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开始在市场上交易,这使得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增强,控制权转移事件发生的频率提高。本文从控制权市场理论、契约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出发,研究不同控制权转移方式对转让价格、溢价和目标公司股价变动的影响,回归分析得出协议转让的控制权转移溢价率较高;二级市场转让方式能降低控制权转移溢价率,并有助于提升控制权转移价格。基于事件研究法得出,控制权转移对公司长期股价表现并无改善;短期来看,二级市场转让的控制权转移对目标公司股价影响较小,协议转移的目标公司股价累积平均超常收益率显著为正;长期来看,协议转移的公司股价表现出现反转,而且弱于二级市场转移。进一步分析得出溢价率对目标公司股价长期累积超常收益率影响为负;转让溢价在转让方式对目标公司股价变动的影响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市场下跌行情中,其传导作用受阻。据此,本文认为控制权市场效率有待提升;高溢价率主要反映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二级市场转让方式在降低溢价率和降低控制权转移事件对公司股价影响上优于协议转让。监管法规应提高对控制权转移交易信息披露的要求,鼓励非市场化交易向市场化交易转变;上市公司应保持合理的股权结构以降低溢价率,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中小股东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对公司控制权转移方式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