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眉山市老峨山旅游区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加之由于旅游业在创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发展逐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种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政府积极的政策支持,激发了投资者开发旅游的热情,引发了全国旅游开发的热潮。旅游开发活动从具有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地区逐渐波及到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品位一般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由于非优区存在的普遍性,其开发渐热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现象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多数研究者的研究工作都是基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著名的旅游地展开的,少有人涉及旅游资源不丰富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从理论上看,区域旅游开发理论缺乏非优区开发理论是不完善的;从实践上看,非优区开发亟需理论指导。因而研究非优区理论及其开发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正是这样一个背景下,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研究了非优区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及影响非优区开发的因素、非优区优化的机制,探讨了非优区开发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新的开发理念等问题。同时,本文按非优区旅游发展的主导驱动力来源不同,将非优区分为:数量劣质型、质量劣质型、开发劣质型、地域偏僻型、阴影区型。文中还分析了不同类型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指出由于它们所处的区位条件、自身经济背景、自身发展能力、获取资金来源等许多方面都有差异,因而在开发思路、开发的旅游产品以及开发战略上都有所不同。据此,本文以老峨山旅游区为例,对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介绍了该旅游区概况,包括地质背景、地貌水系特征、旅游资源等情况,再将老峨山旅游区与峨眉山旅游区作对比,针对老峨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非优性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总结旅资源非优区老峨山的优化措施,寻求适用于资源非优区旅游良性发展的战略对策,以期丰富非优区,乃至区域旅游开发理论,并对中国渐热的非优区旅游开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与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近100多年来,尤其是二战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植物对气候条件的变化是非常
学位
根据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发布第四次报告,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区域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因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非洲雕刻艺术美的初步探索》(项目编号CX2016SP154)。  摘 要:非洲雕刻,造型独特奇异,种类也非常丰富,它不像西方古典雕塑那样肌体光洁细腻,但是,非洲雕刻艺术会让人感受到它散发出来的强烈生命力。非洲人的宗教信仰给非洲雕刻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吸引着我们去不断探索并挖掘出它独具魅力的美。  关键词:非洲雕刻;造型;种类;信仰  作者简介: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气PM10质量浓度也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利用成都市2007年大气PM10质量浓度的监测数据,在经过以Mallat算法分解重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