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玳花精油的组分分析及对结肠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g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玳玳是芸香科柑橘属酸橙的变种,玳玳的产花量大,玳玳花含有丰富的香气和活性成分,每年的疏花量加上生理落花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将玳玳花加工成精油可高效利用资源,增加其经济价值。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是影响精油品质的重要因素,与提取方法和原料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水上蒸馏、共水蒸馏、超声辅助共水蒸馏方法提取玳玳干花得到精油样品A、B、C,超声辅助共水蒸馏提取不同树龄的玳玳鲜花得到精油样品D、E、F、G,水上蒸馏提取玳玳鲜花得到精油样品H,采用气相质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和气相质谱(GC-MS)技术比较分析了这八种精油样品的挥发性组分,为根据不同香气组分需求选择精油提取的方式和原材料提供参考。比较各精油样品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活力的影响,并从线粒体信号通路对精油样品诱导SW480细胞的凋亡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水上蒸馏、共水蒸馏和超声辅助共水蒸馏三种方式提取玳玳干花精油的得率分别为0.38%、0.41%、0.44%;选用精油得率最高的超声辅助共水蒸馏法提取不同树龄的玳玳鲜花精油,得率分别为一年生(0.47%)、二年生(0.33%)、三年生(0.38%)、四年生(0.24%),其中一年生鲜花精油得率最高;水上蒸馏提取的玳玳鲜花精油得率为(0.40%),高于干花精油。
  2.GC-IMS技术检测出水上蒸馏提取的玳玳干花精油挥发性组分种类较少,但部分如正丁醇、乙醇、己醛、香茅醛、乙酸丙酯、丙酸乙酯等呈现酒香、果香、花香的组分含量较高;共水蒸馏提取的玳玳干花精油中α-蒎烯、戊醛、甲基庚烯酮、甲基异丁基酮、异戊醛等呈现花果清香的组分含量更高;超声辅助共水蒸馏提取的精油挥发性组分与共水蒸馏相似,但超声辅助提取的组分种类最多,且乙酸乙酯和苯乙酸乙酯等含量更高使其有更浓烈的酒香和蜜香。以上结果可以为不同目标香气组分选择相应提取方式提供参考。四年生玳玳鲜花精油香气组分种类和含量在所有树龄的精油中最丰富,柠檬烯、丙醇、甲基庚烯酮、2-己酮、苯乙酸乙酯、α-蒎烯、苯乙醛等呈现的果香、青香、薄荷香、蜜香、花香和杏仁香更浓烈,是最适宜采摘提取精油的树龄;一年生次之,二年生和三年生玳玳鲜花精油特有组分少,且二年生鲜花精油含有较多刺激难闻物质,不适宜采摘提取精油。鲜花精油比干花精油的组分种类更多,香气更加清新、甜蜜,可优先选择作为精
  3.GC-MS技术检测八个玳玳花精油样品,一共鉴定出74种成分,包括25种萜烯类化合物、23种醇类、8种酯类、6种醛类、4种酮类、4种烷烃类、2种酸类、1种芳香烃和吲哚;其中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芳樟醇、萜烯醇、橙花乙酸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橙花叔醇等是八种精油共有的组分。
  4.八个精油样品均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细胞活力,抑制能力与精油浓度呈依赖性。各组精油对SW480细胞活力抑制能力的排序为:G>H>D>A>F>E>C>B。不同提取方式中,水上蒸馏方式提取的精油对SW480细胞的抑制能力最强;不同树龄的玳玳鲜花中,四年生的玳玳鲜花精油对SW480细胞的抑制能力最强;玳玳鲜花精油对SW480细胞的抑制能力强于干花精油。
  5.玳玳花精油可以浓度依赖性的引起人结肠癌细胞SW480中ROS和Ca2+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使Bcl-XL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Bid的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CytoC和PARP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进一步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说明玳玳花精油通过调控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SW480细胞的凋亡。
  综上,玳玳花精油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在不同提取方式和原料提取的样品之间存在差异,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480活力,并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SW480细胞的凋亡,玳玳花精油有作为天然香精香料和抗肿瘤药物应用于食品、日化及医药行业的巨大潜力。油提取的原材料。
  3.GC-MS技术检测八个玳玳花精油样品,一共鉴定出74种成分,包括25种萜烯类化合物、23种醇类、8种酯类、6种醛类、4种酮类、4种烷烃类、2种酸类、1种芳香烃和吲哚;其中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芳樟醇、萜烯醇、橙花乙酸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橙花叔醇等是八种精油共有的组分。
其他文献
酶是一类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其具备的特殊生物学活性在人的生理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某些酶的表达和功能上的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现有的酶检测方法存在放射性标记、专业设备要求、灵敏度低以及体外检测等局限性。因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实现准确且高灵敏的表征复杂生物体系中目标酶的表达和功能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和精确治疗方面表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DNAzyme、四面体DNA纳米结构和还原性氧化石墨烯(rGO)的优点,构建了两种信号放大生物传感器用于灵敏检测活细胞中的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将水稻作为主食。近年来频发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淡水资源不足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水稻的生产。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使其能在环境胁迫下正常生长发育,并实现高产或稳产,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前期我们证实了水稻CatC在盐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水稻中过氧化氢酶(CAT)家族的另一成员CatB在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功能了解有限。解析CatB在逆境胁迫中的功能,对于深入研究CAT家族在不同逆境胁迫中的功能十分必要。为此,我们构建了OsCatB的功能缺
开发肿瘤成像及治疗新策略,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意义重大。肿瘤微酸环境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肿瘤的成像与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点。目前,一系列基于无机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材料、DNA分子的酸响应诊疗策略被开发用于实现肿瘤的成像与治疗研究。然而,前两者往往存在制备复杂、反应时间长、生物相容性不佳等缺陷,基于DNA分子的酸响应诊疗策略虽克服了上述不足,但灵敏度较低,无法高效响应肿瘤胞外微酸环境(pHe 6.2-6.9),难以满足肿瘤诊疗的临床需求。因此,开发具有高灵敏、高特异性、
湖南省常见的辣椒产品是剁辣椒,工业化生产方式主要以自然发酵和盐胚脱盐加工为主。自然发酵的剁辣椒中菌株种类较多,风味优良,但存在发酵时间较长、品质难控制问题。盐胚脱盐加工的剁辣椒保质期长,工业化生产简单,成本低,但风味和营养物质损失大。从自然发酵剁辣椒中筛选出优良菌株,制成发酵剂应用到剁辣椒加工,产品具有风味较好,发酵周期短,品质稳定等特点,对于推动高品质剁辣椒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特色的自然发酵剁辣椒为原料,分离、筛选出优良性状的菌株,探究菌株的耐受性及发酵性能,获得发酵辣椒汁产香性能较好的
在真核生物中,cAMP信号通路影响和调节代谢、形态建成和致病性等生理过程。环腺苷酸(cAMP)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可对胞外信号作出反应,并控制胞内一系列的下游信号元件。细胞内cAMP水平的高低由多种蛋白共同调控,在这些蛋白影响下,胞内cAMP的水平在合成和降解之间达到平衡。cAMP磷酸二酯酶(PDEs)是cAMP降解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但其在辣椒疫霉中的功能尚不明确。
  辣椒疫霉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病原菌,可为害茄科(辣椒、番茄)、豆科(青刀豆和利马豆)和大部分葫芦科作物。在田间,辣椒疫霉主要以
植物病毒侵染寄主,需要克服寄主细胞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PD)的限制,进行胞间运动,从而系统侵染寄主。为了克服PD屏障,植物病毒通过编码运动蛋白来介导病毒通过PD。辣椒脉黄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是正义单链RNA病毒,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该病毒能够通过蚜虫和嫁接进行传毒
百合鳞茎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药食兼用的植物资源之一,它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润肺止咳、安神宁心等医学药理功效。因此,围绕百合功能特性展开的食品开发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百合饮料加工过程中品质特性的一系列变化展开了研究,深入探讨了热水漂烫灭酶处理、高压均质处理对百合饮料相关品质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产品的生产关键技术和原料配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了热烫处理对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失活动力学以及百合鳞茎功能特性的影响。PPO和POD的失活动力学遵循一阶动力学模型。PPO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我国的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柑橘类水果的加工副产品主要是果汁和茶饮。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柑橘所呈现的苦味问题影响了风味口感,这制约着我国柑橘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学者对柑橘脱苦的方法主要集中在酶法脱苦上,与其他脱苦方法相比较,酶法脱苦有专一性强、效果好、成本低和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等优势,是最有应用前景的脱苦方法。
  本文通过对多年生橘园的土壤和山西陈醋厂的醋醅样品进行富集培养,从中筛选得到3株较为高效降解柠檬苦素的菌株1、2、3号,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1号菌株为纤维菌属(Ce
本研究针对花粉管通道法导入苦瓜基因的籼稻子代的营养品质特性,开展了全基因组重测序、米粒形态、米饭食味、基本营养成分、苦瓜皂苷含量以及淀粉理化特性等的研究。通过“花粉管导入苦瓜基因籼稻米的理化性质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通过IlluminaHiSeqTM平台对籼稻子代(D9)和受体(RT)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并对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突变(SNP)、小片段插入缺失变异(InDel)、结构变异(SV)以及拷贝数变异(CNV)进行检测和注释。经基因组比对,共发现2300062个SNP,435256
紫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其丰富的花青素和纤维素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目前,紫薯因营养与健康的特征成为消费热点,紫薯加工产品种类丰富,但也存在产品色泽与质量风味不佳及低水平重复的问题。近年来,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高营养的,风味佳的产品成为研究热点。同时,发酵产品在市场所占比例快速增长,且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以鲜紫薯为原料,利用低糖酵母对紫薯生粉进行发酵,以抗氧化能力为考察指标,确定了发酵紫薯粉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分析其风味特征,为紫薯的高值转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拓展产业链。
  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