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这种发展方式是以高投入和牺牲环境为条件,即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快、质量低”的低端增长形式。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科技的研发和生态的保护,我国也相应施行科技兴国战略和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倡的将经济发展方式由注重高速度升级为注重高质量,这一主张的提出表明我国政府正式将加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为契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高需求,发掘新的增长动力,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的新方向,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将有助于充分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发展需求可持续,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环境亦具有显著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空间分析等手段,通过跟踪和刻画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迁移轨迹,深入研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增长的关键因素,有利于进一步衡量我国各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从而使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主体对区域绿色技术效率增长做出较为有利的政策和建议。本研究基于DEA-BCC模型测算出2006-2017年我国省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从国家整体角度和四大经济区域角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引入重心计算模型,深度刻画研究期间内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重心的迁移轨迹,并运用高技术产业重心、经济重心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重心进行对比,同时融入耦合模型讨论上述几类重心的耦合态势,最后分析了影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整体上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高水平,效率值依“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逐次递减,区域间存在不均衡性;(2)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演化的过程中,“较低效率区域”数量保持稳定,“低效率区域”在掌握绿色技术的前提下逐渐向更高层面演化;(3)在本研究所选择的范围内,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重心在横向上的迁移幅度明显大于纵向,在与经济重心、高技术产业重心的比较中发现三者出现相似的迁移方向,且前者的移动距离小于后两者;(4)通过耦合比较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重心与经济重心呈显著状态,但显著状态不明显,与高技术产业重心呈一定限度逆显著耦合趋势,且显著明显;(5)环境规制、政府资助、区域开放程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显著性,产业结构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负显著性,企业规模不具有显著性。通过全文实证及理论描述,分析得出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状况、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最后从实际角度提出具有价值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