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玻璃和RB-SiC力学行为及延性去除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晶玻璃和RB-SiC凭借各自优越的材料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两者均属硬脆材料,在进行超精密加工时极易对其表面或亚表面造成损伤,如若能使其在延性域内进行加工,则可获得满足高表面完整性和高面形精度要求的光学元件。因此在超精密加工过程中,对于这两种材料延性-脆性转变机理的研究则显得十分重要。论文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对微晶玻璃(LAS系)和RB-SiC的力学行为及延性去除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对微晶玻璃和RB-SiC纳米尺度内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测得了微晶玻璃和RB-SiC(Si相、SiC相)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值。对微晶玻璃的加载-卸载曲线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不同载荷下该材料的接触刚度和弹性回复率,同时分析了同一加载条件下,RB-SiC加载-卸载曲线不重合的原因。借助Meyer定律和MPSR模型解释了微晶玻璃的压痕尺寸效应。通过微晶玻璃的纳米压痕形貌观察到了材料塑性流动所产生的材料堆积现象。基于压痕断裂力学模型,对微晶玻璃和RB-SiC进行了维氏压痕实验分析,测得了不同载荷下两材料的维氏硬度。通过维氏压痕形貌解释了裂纹形成及扩展过程。确定了两材料断裂韧性的求解方法,并求得了各载荷下两者的断裂韧性值。利用T·G·Bifano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了两材料的临界深度值。根据实验所得微晶玻璃与RB-SiC的材料性能(E、H),结合ABAQUS软件,对微晶玻璃进行了微/纳米压痕仿真分析,同时对RB-SiC两相(Si相、SiC相)进行了纳米压痕仿真分析,得到了对应条件下微晶玻璃和RB-SiC两相(Si相、SiC相)的应力云图。为与实际磨削情况更接近,分别在微晶玻璃和RB-SiC表面上进行了变载荷、变间距的单颗粒划痕实验。通过观察两种材料的划痕形貌,得到了延性去除域、微裂纹去除域、脆性去除域三类去除区域。测得了两种材料在两转化处的临界深度值,并通过测得的延性-微裂纹临界深度值,修正了临界深度经验公式。根据所获得的摩擦特性,进一步解释了两材料的延性去除机理。
其他文献
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是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之后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可以将案件分流过滤从而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犯罪嫌疑人及
专利这一制度是国家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而设立的有关专利权的授予、无效以及保护的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有效专利权的保护。而专利制度的保护对象是技术方案
21世纪的中国,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快速增长,房地产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进入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
书籍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对书籍设计的认识从视觉形态到精神内涵要求的不断提升,书籍设计的艺术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
音频功率放大器应用非常广泛,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成为音频功放的发展趋势,其具有高效率、功耗低、失真度小等优点,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供高保真度的音频功放。因此,随着技术的
当今社会,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社会体制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一个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现代组织必须进行转型以应对未
本论文是以小流域为研究前提下的传统聚落的研究,小流域不仅是地理学中的河流集水区,它更代表的是这个小流域内,文化、生活习俗形成的小文化圈。传统聚落与历史是紧密相连的,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存在非常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研究表明,连作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过渡,降低了地黄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进而造
Graves’ disease (G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较为复杂,至今为止国内外都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本文的目的旨在利用实验动物探究GD可能的发病原因及
远程激光测距在军事、大地勘测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单脉冲激光测距技术在远程激光测距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射脉冲串与回波脉冲串互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