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及再生粉体性能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基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建筑材料,但其具有脆性大、易开裂等缺陷,导致其构筑物易形成建筑固废,给环境造成巨大威胁。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特性,为水泥基材料强化和建筑固废处置提供新思路。然而,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及其界面过渡区的改性机理研究尚不完善,且目前纳米活化再生粉体技术处于起步阶段,这极大地限制了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研究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基于水化的角度探究不同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的改性机理;分析纳米材料对界面过渡区的强化机理;针对不同来源再生粉体的理化特性,揭示不同纳米材料对再生粉体的活化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压力试验机、红外光谱仪、压汞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热分析仪等分别测定纳米改性水泥净浆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首次基于水化的角度,剖析不同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纳米材料能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改善其微观结构。其改性机理为纳米材料能促进水泥水化形成更多的水化产物,提高水泥的水化度,改善水泥净浆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然而,不同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异。例如,纳米碳酸钙和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的水泥净浆中分别形成水化硅铝酸钙(C-A-S-H)凝胶和花朵状“钙矾石”;而纳米二氧化硅其自身能与水泥熟料和氢氧化钙反应形成水化硅酸钙晶核(C-S-H seeds);纳米二氧化钛会延缓硅酸二钙(C2S)水化,抑制钙矾石形成,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呈现相对惰性的晶核作用;2.通过界面粘结强度、纳米压痕、分层物相及电镜扫描试验等分析纳米材料对界面过渡区技术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首次通过分层界面性能,探究不同纳米材料对界面过渡区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纳米材料能显著提高界面过渡区的技术性能及微观结构。其强化机理为纳米材料具有界面优化效应,一方面通过微骨料填充作用缓解边壁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减聚效应促使水化产物在界面过渡区内均匀分布。此外,从试验结果上看,纳米材料对界面区域的强化幅度远大于其对基体的强化幅度;3.针对不同来源不同种类再生粉体的理化特性,研究纳米活化再生粉体技术。首次探究纳米材料对装修垃圾再生粉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经纳米活化的再生粉体28天活性指数高达87.86%,基本符合矿物掺合料的活性要求。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两方面:其一,纳米材料能激发再生粉体中未水化水泥颗粒的活性,起到强化再生粉体与净浆之间界面过渡区结构的作用;其二,纳米活化再生粉体能降低净浆中氢氧化钙的晶体取向指数,降低孔隙率,从而形成致密的微观结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土木工程领域不断创造出越来越多具有大面域屋面的建筑结构,此类结构汇水面积大,当积水荷载过载时,将对屋面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屋面积水也会引起结构室内的渗漏,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本文针对大面域屋面,研发了一套无线水位监测系统并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屋面。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大面域屋面水位监测测点多,面域大和供电困难等特点,设计了一套
学位
近几十年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便捷的施工方式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各领域的工程建设中。为进一步兼顾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本课题组在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和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形式,名为多腔波形钢板组合(MC-CFST)构件。该新型组合构件由波形腔和钢管混凝土柱交替连接组成。其中,波形腔由两块对称放置的波形钢板和内填混凝
学位
超高韧性混凝土(UHTCC)所具备的稳态开裂、拉伸应变硬化、裂缝自愈合等特性,适合用作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铺装层,钢-UHTCC韧性组合桥面板拥有广阔应用前景。在正交异性桥面板体系中,横桥向应力起重要作用,而钢-UHTCC韧性组合桥的相关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其横向受力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分析、结构试验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入手,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简化平面框架体系模型,对钢桥面板
学位
砂土的组构各向异性对其宏观行为有重要影响,也是非共轴变形产生的根源所在,建立考虑组构各向异性的本构模型是提升砂土模型预测能力的关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对砂土的各向异性及非共轴变形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各向异性临界状态理论框架内建立了适用于比例加载和非比例加载的本构模型。根据张量理论,任意张量相对于某参考张量可以分解为比例、正交及完全非共轴三部分。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实验,本文对三轴、真三轴、扭剪及两
学位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脂蛋白脂肪酶(lpl)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重为(1.26±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共选取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50、100、200 mg/kg γ-氨基丁酸的4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试验周期为56
期刊
本文发展了一种适用于梁与壳杂交结构的新型协同转动有限元计算公式,将新型协同转动六节点三边形壳单元、九节点四边形壳单元和三节点梁单元进行了集成。为保证单元之间的变形协调性,在梁单元与壳单元的共享节点处,采用了相同的节点变量。将单元的协同转动框架(局部坐标系)固结于单元上,随单元的刚体转动而转动,不受单元变形的影响,因此,可以在计算局部坐标系下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和内力矢量时,预先排除因单元刚体转动引起
学位
冻融破坏是当今世界混凝土结构劣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内部产生微裂缝,导致结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劣化。超声波速的相对变化可以用于检测混凝土材料的冻融微观损伤,但现有研究成果仅能对混凝土材料层次的均匀冻融损伤进行定性评价。目前尚缺少超声波速与冻融微观损伤之间理论联系和定量关系的研究,难以通过超声波速定量表征微观损伤下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和量化混凝土材料的微观损伤。本文基于多尺度均
学位
在实际工程中,开挖填方、地下水位升降等均会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并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及结构承载特性。如何开展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是桩基础、隧道等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以荷载结构法为代表的理论分析方法通过简化的力学分析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而以力法和位移法为代表的消元法在求解问题时,会导致方程高阶化,分析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基于梁-弹簧法和状态空间法,建立了考虑土与结
学位
为探究大豆皂甙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vachelli♂)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在鱼粉、虾粉及玉米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0.40%、0.80%、1.60%和4.00%的大豆皂甙,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初始质量为(1.0±0.17) g的杂交黄颡鱼,分别记为D0、D0.2、D0.4、D0.8、
期刊
黏土地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陆上和近海区域。由于应力历史和沉积作用,导致黏土地层表现出超固结行为,进而造成地层应力各向异性。黏土岩盖层作为CO2地质封存过程中常见的黏土地层,为碳封存提供良好的密封环境,对于CO2封存起到关键作用。然而,裂缝的产生,会对黏土岩盖层的完整性造成损伤,诱发CO2泄漏等工程安全问题。因此厘清超固结黏土地层中的裂缝起裂与扩展规律,对于保障碳封存等黏土地层相关工程的安全与可靠性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