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质化学和仪器鉴定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品质感官鉴定和评价虽然是目前的主要方法,但其经验性很强,而且容易受到审评员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影响。寻找茶叶品质化学和仪器鉴定方法是茶叶研究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共同愿望。尽管茶叶品质的化学和仪器鉴定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由于有些技术的开发仍然有待进一步成熟;有些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由于设备昂贵或操作繁杂,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各种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本研究以HLPC、GC和色差分析等普及性较广的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回归分析等方法,寻找主要茶类品质鉴定的有效手段,为茶叶品质理化鉴定或开发相关鉴定装备提供重要信息。对17个红茶样品的化学分析和茶汤色差鉴定结果表明,红茶感官评价因子之间及其与感官评价总分(TQS)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茶叶咖啡因、N、氨基酸、多酚类、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总儿茶素类、茶黄素(TF)、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以及色差参数ΔL,Δa,Δb、ΔE与TQS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TQS呈显著相关的参数可以分为4组,即含第一组为N化合物,第二组为酚类化合物,第三组为色素类,第四组为茶汤色泽指标。借助PCA分别从检测参数中提取出4项与第一至第四主成分密切相关的变量,以其为自变量,以TQS为依变量建立4个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HPLC、GC和色差技术分析了23个绿茶样品滋味成分、挥发性成分和茶汤色差指标,用PCA提取7个与绿茶汤色、滋味和香气相关的变量,并与TQS构建回归方程,得TQS=105.82-0.56(ΔE)-0.15(total catechins)+0.32(geraniol)+0.53(GCG)+0.44(linalool oxideⅠ)-0.54(ascorbic acid)+0.24(n-valeraldehyde)(p=0.003,预测标准误差=2.97)。该预测模型性简化了绿茶品质的化学和仪器评价方法。对17个茉莉花茶样品的分析研究和线性相关分析表明,茶汤的N、咖啡因(caffeine)、儿茶素(C)、表儿茶素(E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儿茶素类总量(Total catechins)、萜品醇(terpineol)、橙花醇(nerol)、茶汤色差指标ΔL、Δb、ΔE与TQS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检测的36个变量参数经PCA分析,提取了12个重要变量,构建了预测茉莉花茶TQS的10个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分别适合于不同研究条件下对茉莉花茶TQS的预测。在前述研究基础上,对来自10个中国的绿茶和10个韩国的绿茶化学成分和色差指标进行分析,并用PCA方法提取3个与第1-2主成分密切相关的变量进行三维作图分类。结果表明,茶叶化学和汤色指标可以部分地将两国的茶叶区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介绍,和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的较深入分析,并认真地进行了古村落文化遗产系统探索,尝试构建古村落文化遗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政治制度建设,只有政治制度才能体现政治理念和规范政治行为,只有通过政治
本文针对美国学者Myrabo提出的塞型尾部环聚焦构型激光推进飞行器,采用理论建模与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激光推进飞行器大气吸气模式发动机特性、大气飞行稳定性与上升段弹道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团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且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上。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每年呈显著递增趋势,在
加热炉作为钢铁工业轧钢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和能耗设备,钢坯温度的优化设计和加热炉自动化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能耗、烧损率、废钢率、产量、质量等指标。为了实现高效节能、减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只用列举条款规定了有限几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每种行为都有明确的适用界限,致使许多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纳入到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该法及时维持市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制造业面临新的环境。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各国政府,产业界和科技界提出了各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其中逆向工程技术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得到各国普
我国人口老龄化使社会保险支出急剧扩大和膨胀,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基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金风险势必会影响到社会保险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社会
论文通过对研究背景的阐述,从多方面指出了当前我国对旧城更新研究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研究题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解释。论文希望通过研究,探索一种符合欠发达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属于弱光谱信号分析技术。所有近红外光谱的吸收谱带都是中红外吸收基频(4000~1600 cm-1)的倍频和合频。精确近红外谱带的归属很困难。此外,近红外光谱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