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8%,是外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针对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机体的各项免疫指标变化及病理生理改变都是近年来的研究课题,红细胞作为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细胞,其膜表面广泛表达的补体I型受体(CR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调控补体系统及清除抗原物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红细胞CR1作为一项免疫指标,近年来已受到广泛关注。乳腺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红细胞膜上广泛表达的CR1分子不仅在调节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有重要关系。近年来对乳腺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一大趋势,即使无淋巴转移的第一期病例仍有10%-16%的患者死于血运转移,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提高疗效,如何发现并诊断乳腺癌患者具有血运转移,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较容易诊断,但较隐匿的血运转移如何诊断及估计预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本研究课题针对红细胞CR1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液中的表达进行检测,通过研究红细胞补体I型受体(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在乳腺癌疾病中的表达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联系,为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1.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测定:乳腺癌组病人72例,均为女性,其中早期乳腺癌27例,晚期乳腺癌19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查体女性5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为乳腺小叶增生症患者40<WP=4>例,各组病人均在清晨抽取外周血2ml加入到含有EDTA的抗凝管中,混匀,取全血10ul加入CD35—FITC单克隆抗体10ul,4℃暗处放置15min,加1%多聚甲醛0.5ml,每管同时做FITC—IgG同型阴性对照,24h内上机检测。共检测20000个红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数。2.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测定:取1×108/ml红细胞悬液50ul置入编号试管,加入自身新鲜血浆50ul和1×106/ml的肿瘤细胞100ul,充分混匀,置37℃,30min。然后加生理盐水100ul轻轻旋转达混匀,染色后,640倍镜下阅片。结合5个以上红细胞的肿瘤细胞为一朵花环,计数肿瘤细胞花环率。 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乳腺良性疾病组患者间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和免疫粘附活性的测定值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2、乳腺癌组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乳腺癌组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均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并且其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的低表达与免疫粘附活性下降程度基本一致;3、经过对1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及2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测定值分析比较,发现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其差异非常显著(P<0.001);4、乳腺癌组红细胞CR1高表达人群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乳腺良性疾病组所占人群比例,而中低表达人群所占比例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乳腺良性疾病组人群所占比例,差异比较显著。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群间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比较红细胞CR1的表达无明显<WP=5>差异,乳腺癌患者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 晚期乳腺癌患者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明显低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表明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与该疾病的进展有明显相关性。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红细胞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免疫粘附活性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帮助判断乳腺癌的进展、转归和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