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我国原镁产量达到65.9万吨(山西48.1万吨),占到世界原镁产量的85.7%以上。中国原镁生产企业中99%是采用皮江法炼镁工艺进行炼镁,根据中国镁协等相关报道,该工艺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原镁生产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本文选取国内具有典型原镁生产工艺水平的山西原镁企业为研究对象;该企业2007年产量、环保和其他各类综合指标均在全国原镁企业中排名前十位;该企业有两条原镁工艺生产线,其中甲工艺生产线回转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回转窑,直径是3.6米,长度达到74米,还原工序中还原罐的数目是34支。本文针对该企业进行了两次实地调研,并获取了论文需要的相关数据,文中重点针对甲工艺,并将其与乙工艺(普通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
本文采用了适合我国皮江法炼镁工业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是以国际标准ISO14040-14042为依据,根据我国原镁工业目前的环境影响现状,结合当量模型、层次分析法和Origin等软件而构建的。论文计算了典型工艺的环境负荷清单,并进行了主要工序环节的环境影响评价,发现了典型工艺原镁生产的主要环境负荷项目及主要环境压力工序。评价结果显示,两条生产线的环境负荷值分别是6.23E-10(甲)和6.49 E-10(乙);通过研究发现硅铁生产作为间接环节是个不可忽视的边界范围,其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占到间接排放的85%以上;温室效应是原镁生产过程中最大的环境影响类别,其中CO2的直接排放占到总排放的68.10%;甲工艺在酸化效应上减少量比较显著,其中在精炼过程中,减少量达到40.84%;采用34支还原罐的甲工艺在还原过程中,温室效应减少79.32%,酸化效应减少了14.46%,光化学烟雾减少了8.91%,人体健康损害减少了9.34%。
本文对于国内原镁企业进行生态设计、深化清洁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生命周期评价法在镁行业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借鉴的基础和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