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以和平时期的鼠疫、霍乱和麻风病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占有大量档案、报刊及其他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历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运用中西比较的分析框架、心态史方法并关注国家与社会力量消长态势等理论问题,初步探求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本文考察时段为1910年-1949年,仅选取对社会造成影响较大的三种传染病鼠疫、霍乱、麻风病为例,分三章探讨和平时期传染病对近代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方面的影响。由于三种疾病本身的特性及其对近代上海社会影响方式的不同,论述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对鼠疫而言,着重考察其对上海民众的心理影响;对霍乱而言,着重研究社会各界的应对;对麻风而言,则以上海发起成立的组织中华麻风救济会切入,审视社会各界对麻风问题的态度,进而梳理这一组织成立运作情况以及其所倡导的麻风救济运动的经过。   
其他文献
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黄震,44岁入仕,在两浙、江西等江南一带长期担任地方官,积累了丰富的吏治思想,面对当时军事战斗力减弱、国库日益匮乏,百姓日益穷困,士风败坏的阶级矛盾和外部战事不断的民族矛盾相互交替,他对百姓的贫苦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为官时“心念困穷”,以救民兴国为己任,坚持利民为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社会的满目疮痍,他提出“国家之所与共治者在人材”,认为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落实人
学位
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中,科举制度是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自隋代开创以来,科举制度在唐代正式确立,之后的宋、元、明、清各朝都沿袭之,直到1905年,清光绪帝才下诏将科
学位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处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当中,当然每一项法律法规
十九世纪的法国天主教思想界处于一种转型的阵痛当中,而拉梅内则是一位当时极为活跃的领军人物,他的思想涉及了天主教政治思想的各个方面,包括教皇至上主义、天主教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