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议程设置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在SARS的直接推动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迅速,全国首次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也应运而生。2005年底我国就已建立起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这10多年期间,上到中央部门、国务院部委,下到地方政府都逐步设立了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名单、新闻发布会的场数每年都在增长,新闻发言人制度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与业界轰轰烈烈的制度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外交部外,学界针对其他政府部门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通过纵向与横向结合整体考察日常例行新闻发布会的研究。因此本文尝试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商务部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政府新闻发布会中,政府是如何议程设置?媒体又是如何设置议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的原因为何?政府是否达到了议程设置的效果?商业媒体、行业媒体、党媒官媒又是如何选取角色报道?在媒体提问方面,部委又是如何选抉择,将其传播效果最大化?  本研究通过三个层面对国务院部委的新闻发布会的议程效果和媒体报道进行研究。第一个层面是对目前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现状,尤其针对部委的例行发布会现状进行统  计分析,考察目前政府新闻发言人所处的整体环境。第二个层面是以商务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一个时段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政府议程与媒体报道议程。第三个层面是在第二个层面的基础上,进行个案研究,进一步探讨政府议程设置效果。商务部作为国家部委之一,代表了中国政府的议程,通过“政府议程”与媒体报道的“媒体议程”对比分析,进而研究国务院部委发布会的议程效果与媒体选择情况。  研究发现政府议程设置方面,政府发言人偏向国内媒体的提问,尤其是针对党媒官媒;回答提问的字数在1000字以下;在媒体的性质方面传统报刊类记者被点名提问机会更多;拒绝或者模糊回答的问题较少。媒体议程方面,体裁以消息报道为主,报道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直接引语引用较多,涉及境内报道明显多于境外报道,党媒官媒报道居多,报道的时间差从当天依次减少。
其他文献
本文着眼于新闻客观性理念的重新理解和阐释,该问题属于新闻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但问题所涉已经超越了新闻学本身的范畴。新闻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一种表征,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
本文对跨国受众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进行了探讨。本研究从上海本土诉求出发,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作为现实媒介条件与文化环境,以2006年上海外国人士对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的调查为数
中外新闻理论和实践对新闻价值的关注大都集中在及时性、重要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方面,而且,所探讨的新闻价值要素是剥离了阶级的、历史社会的、具体事件和媒体的普
“超级女声”是近年来社会文化领域中最值得关注的标志性文化事件。它的勃兴伴随着文化变迁中大众文化的崛起,它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在掀起的收视率狂潮中,我们看到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偶像时代,见缝插针的偶像广告,渗透、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罅隙。有多少商机需要广而告之,就需要多少偶像竞相叫卖。这大概是偶像得以生
期刊
世纪之初,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西方各国的传媒政策,尤其是广播电视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和变革。作为世界上广播电视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广播电视政策一直
当前,网络媒介市场不断扩大,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增大,在这种环境下,现有的“点击率”、“覆盖率”、“忠诚度”等一系列单一市场分析指标已不能完全反应网络媒体市场的实际
作者关注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以武汉时期九个多月里的《新华日报》评论文章为研究对象,力图探讨这份报纸透过评论文章在传播过程中显现出的特点和逻辑。评论是报
本文对多元化社会下的窄众期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期刊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社会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期刊的发展状态。期刊传播中两个主要的研究对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