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扬州大学在校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的现状调查,了解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基本特征,探明社会性体格焦虑、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从激发大学生锻炼动机,缓解社会体格焦虑的角度来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形成提供研究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扬州大学一、二、三、四年级共2000名学生,每个年级抽取500名学生参与本研究(所有选取被测试者均非为体育专业大学生)。采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锻炼动机问卷”和“体育活动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1922份有效问卷。采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20.0分析社会体格焦虑、锻炼动机、锻炼行为的基本特征社会体格焦虑、锻炼动机、锻炼行为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采用双因素协方差分析的方法(以影响锻炼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为协变量),进一步探明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和锻炼动机处于中等水平,锻炼行为处于较低水平。(2)大学生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在性别上男生高于女生;在专业上理工科高于文科;在家庭类型上双亲高于单亲;在是否独生子女的锻炼频率维度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3)社会体格焦虑和锻炼动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主效应显著,同时两者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社会体格焦虑的情况下,低锻炼动机的大学生锻炼行为比高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高6.092,P=0.019;中等社会体格焦虑情况下,低锻炼动机大学生比高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高6.445,P=0.001;低锻炼动机大学生比中等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高7.165,P=0.000;在低社会体格焦虑情况下中等锻炼动机大学生比高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高6.411,P=0.005;低锻炼动机大学生比高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高15.430,P=0.000;低锻炼动机大学生比中等锻炼动机大学生锻炼行为高9.019,P=0.000;在高锻炼动机情况下,高社会体格焦虑大学生比低社会体格焦虑大学生锻炼行为高5.757,P=0.022;在中等锻炼动机情况下,高社会体格焦虑大学生比中等社会体格焦虑大学生锻炼行为高4.593,P=0.006;在低锻炼动机情况下低社会体格焦虑大学生比中等社会体格焦虑大学生锻炼行为高5.377,P=0.014结论:(1)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和锻炼动机处于中等水平,锻炼行为处于较低水平。(2)锻炼行为大学男生好于女生;理工科大学生优于文科;双亲家庭大学生好于单亲,独生子女大学生锻炼频率高于非独生子女。(3)社会体格焦虑和锻炼动机会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中等社会体格焦虑和高锻炼动机的大学生锻炼行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