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可吸收生物膜引导硬腭粘骨膜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inyjack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中运用不同的外科转瓣法修复因腭裂和肿瘤所致的腭部缺损。但这些手术方法存在很多不足。本实验运用PDLLA膜植入山羊腭部缺损,引导粘骨膜的再生,评价在引导粘骨膜再生中的作用,探索新的腭裂手术方法。 实验用PDLLA膜0.5mm厚。将12只山羊随机分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每组6只山羊)。在硬腭中份人工制作18×16mm~2的矩形洞穿性缺损。实验组在缺损边缘粘骨膜下固定聚乳酸膜,对照组不植入材料,两组缺损大小一致,术后2、4、6、8、12周观察组织再生情况;新生的组织结构在术后2、4、6、8、12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PDLLA膜各期变化。 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粘骨膜组织沿着PDLLA膜生长,在第7周时其粘骨膜组织缺损完全关闭。PDLLA生物膜在组织中降解。对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在第7周对照组的软硬组织没有关闭。再生的组织结构类似于正常粘膜。 综上所述,PDLLA膜能有效地促进粘骨膜的再生关闭腭部缺损;在软组织愈合后能适时的发生降解,降解产物被机体吸收;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龋病是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是主要致龋菌,它所具有的强致龋性与其糖代谢的特点和对牙面的粘附有关,而这些性能是通过几个主要毒力
目的:通过比较Nd:YAG激光与根面平整联合应用及单纯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测定治疗前后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评价Nd:YAG激光对控制
目的:对牙周炎患者牙周局部牙龈表层上皮内γδT淋巴细胞占总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与正常者比较,观察γδT淋巴细胞在牙周炎患者较正常者有无不同,从而探讨γδT细胞在牙周炎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s)是成体干细胞(Adult-derived stem celsl,ASC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起源于神经嵴来源的间充质细胞[1],是从牙髓组织中提取分离出来
目的:对Cer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后牙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52例
研究背景及意义:  颞下颌关节出现病变将导致口腔颌面部咀嚼功能障碍、咬合错乱、颜面畸形及严重鼾症等病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发病率甚至高达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