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企业形象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其形象常因负面事件的发生而蒙受影响,迫使企业调用多种沟通媒介和资源修复其受损形象。以往有关企业形象修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形象修复策略,鲜少关注实现企业形象修复目的的词汇语法资源,而词汇语法资源的调配和使用无疑对企业形象修复策略的效用具有直接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世界500强中16家中外能源类企业2016至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形象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其形象常因负面事件的发生而蒙受影响,迫使企业调用多种沟通媒介和资源修复其受损形象。以往有关企业形象修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形象修复策略,鲜少关注实现企业形象修复目的的词汇语法资源,而词汇语法资源的调配和使用无疑对企业形象修复策略的效用具有直接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世界500强中16家中外能源类企业2016至2019公布的57篇社会责任报告(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作为语料,考察研究语料中修复企业负面形象的具体手段,挖掘其中特定的话语策略,聚焦修复企业形象的具体词汇语法实现资源,阐释影响话语策略使用的动因。文献分析发现,现有企业形象修复研究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就研究视角而言,现有企业形象修复研究虽具多学科视角,但研究成果呈点状分散,缺乏一套用于分析特定类型企业的形象修复策略的系统方法;2)就研究语料而言,现有研究多聚焦不同类型企业危机事件的个案研究,鲜有关注社会责任语篇在企业形象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就研究方法而言,现有研究多使用定性的内容分析方法,缺少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方法,未能有效凸显企业形象修复手段的共性规律特征。本研究从话语建构视角切入,采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话语—历史分析法和Fairclough三维分析框架,以中外能源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语料,系统探究能源类企业危机话语中用于企业形象修复的话语策略及其词汇语法资源实现手段。具体而言,本研究以中观层面修复策略分析为主线,将微观层面话语实现手段的分析与宏观层面身份修复的研究相结合,提出一个集中观层面修复策略识别、微观语言实现方式和宏观层面身份修复的动因阐释于一体的形象修复分析框架。该框架区分了企业形象修复话语中三种主要的形象修复策略:否认策略、评价策略和调节策略。在微观层面,基于上述三种形象修复策略,本研究细化了实现不同策略的词汇语法资源,并通过这些语言资源的实际功能,构建企业形象修复话语的系统网络。研究发现,在企业形象修复的系统网络中:第一,实现形象修复的否认策略的语言资源可细分为显性否认词语和隐性否认词语(名词化和被动式)。第二,实现形象修复的评价策略的语言资源主要包括概念隐喻、互文性手段和论辩主题。具体而言,本研究中概念隐喻可再分为以下四类:旅行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和剧场隐喻;互文性手段主要涉及互文性引用、互文性提及和互文性预设三类;论辩手段主要包含现实论题、益处论题、权利论题和责任论题。第三,形象修复调节策略主要通过指称手段(指代企业的第一人称复数、第三人称单数及指代员工的第三人称单数)和模糊限制手段(数量模糊、程度模糊和时间模糊)等词汇语法资源实现。在宏观层面,本研究从语篇主题入手,基于语料中修复企业形象的不同词汇语法资源的特征,研究影响形象修复策略的使用动因。通过结合机构语境(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情景语境(利益相关者理论)两个理论,发现修复企业形象采用的词汇语法资源受到能源类企业的历史背景、行业特点以及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机构、媒体、企业员工、投资人和合伙人)对企业形象的最优化预期等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将修复策略及其词汇语法资源与企业形象修复相关联,通过系统分析企业话语中形象修复的不同策略,构建了一个适用于企业形象修复的分析框架。该研究成果凸显了形象修复的话语建构属性,探讨了中观策略和微观语言实现手段,阐释了宏观层面企业形象修复的动因。本研究提出的形象修复分析框架及研究结论对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语篇的本质及特点,帮助企业更好地修复受损形象,更加有效地应对危机等方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乡村社会的伦理与文化体系则是现代乡村社会的价值支撑。本文以乡村社会的转型为研究背景与研究前提,试图研究在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乡村社会秩序由以伦理结构为主要支撑的传统形态向以融入公共性为核心要素的新型公共伦理秩序的发展与变迁。探索在以伦理关系为主
尽管历经了私有化改革浪潮,国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仍广泛存在,并以东道国国有企业和母国国有企业投资者两种角色活跃于国际投资市场中。前者是指东道国国有企业以吸引外资、管理外资或与外资竞争的方式参与国际投资;后者是指母国国有企业以新设、并购等方式开展海外投资。近年来,国有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所引发的身份问题、公平竞争问题和人权问题获得高度关注,甚至受到特别规制。本文旨在围绕上述三个问题,在研析国际投资法规制国
将红学划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其背后则体现了索隐和考证两种不同的学术方法间的对立与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这种二元对立的划分方式虽然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但并不足以反映出纷纭复杂的红学世界全貌,以此作为学术分期的方式虽然有其时代学术背景的影响因素在内,但对于纷繁复杂的红学世界而言还略显简略与片面。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对红学学术史的宏观把握和重新分期的前提下,通过对相关红学文献的重新梳理,从学术观念变
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观点主张,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一样都是具身于人类的身体经验之中,但与抽象概念具身表征有关的实证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以抽象动词为例,有研究确实发现运动系统在抽象动词加工中的参与,其他研究则没有。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词语运动特征可能是影响抽象动词具身表征(表征于运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将抽象动词作为整体来探讨,忽略了词语之间的运动特征差异。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主要
[目的]分析出生至学龄前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和粪便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水平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寻找与儿童肠道菌群共代谢物密切相关的特征微生物群,这些数据将提供生命早期至学龄前儿童肠道菌群及其共代谢物的变化特征和相关性的信息,为今后人类肠道微生态各方面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和便利,可以为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同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健康和肠道菌群成熟之间的关系,便于今后从肠道健康角度更
晚中新世时期大陆冰盖只存在于南极洲,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永久性冰盖。因此,晚中新世为评估北半球缺乏较大冰盖状况下亚洲内陆气候变化如何响应太阳辐射和内部气候边界条件(如冰量等)变化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地质窗口。然而,由于亚洲内陆大多数现存的古气候数据只能描绘出长期的演化趋势和平均状态,缺乏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导致无法准确理解轨道和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此外,晚中新世期间,青藏高原隆升、全球变冷同步发生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燕辽裂陷槽中发育多套特殊的红层沉积,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元古代早期沉积的串岭沟组宣龙式铁矿和杨庄组紫红色含泥质白云岩红层。前人曾通过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宣龙式铁矿的古环境意义,也曾通过古地磁学研究了杨庄组红层沉积时的古地理位置,但是从古地理位置的角度探讨宣龙式铁矿和杨庄组红层的古环境意义的研究较少。目前,这两套红层沉积,特别是宣龙式铁矿沉积时的古地理位置及其中赤铁矿的成因存在不确定
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了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并以ECM为基础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墨水,通过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3D打印工艺制备了肝脏微组织。第二部分探究了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疾病中ECM的变化趋势,以ECM为特征构建了一个预测HCC患
可控源地层元素测井可以对地层中主要元素含量和矿物含量进行定量测量,获得地层中的碳、氧元素的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TOC)。矿物含量和TOC对复杂储层和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的测井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而碳、氧元素的定量测量可以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中识别和量化近井区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出一种基于直接解调法的可控源地层元素测井解谱方法,使用该方法对非弹性能谱和俘获能谱联合解谱获得元素的产额,使用氧化物闭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