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接受服务的普通用户来说,利用单一网络提供的服务和利用不同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实现的服务,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从运营商的角度考虑,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会衍生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影响,最终会反映在用户支付的服务费用中。网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会不可避免地触发拥有网络的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种种问题,同时也会成为通信监管部门监管制度的焦点问题。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接入费用结算方案和监监管度的确立,映射着尖锐的利益关系。
固定网和移动网不同的网络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网络结构、提供的服务和网络功能方面不可避免的差异。基于这种差异,非对称的监管和网间结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形势所趋。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尝试给出关于上述两个研究课题的理论成果。从题目可以清楚地看到,研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为移动网接入部门的重新定义;二是提出对网间合理结算的方案。
第一部分的内容需要对移动网的接入部门进行细致的技术性考察和体系的重新建构,才可导出关于接入部门的全面而清晰的定义。确定基于成本(标准成本模型或长期增量成本模型)的网间结算制度时,如何准确合理地定位成本产生的核心部门和它的范围,是关键任务。此时,前一部分内容中给出的接入部门定义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根据。
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首先尝试给出技术、经济、政策方面的各种考虑因素和解决方案,随后基于上述考虑最终建立一项公平合理的网间结算模型。换句话说,首先给出接入部门的明确而合理的定义,随后细化深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系统设备层次,再基于这些内容给出合理的成本范围结算方案。细分移动网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对细分后的单一设备判断它是否属于LM结算对象成本范围,也就是判断是TrafficSensitive,还是Non-TrafficSensitive。
本研究以CDMA移动通信网和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固定网和移动网之间的互联互通(简称为LM接入)。固定网和移动网之间客观存在着通信系统的技术性差异、市场竞争结构的差异及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上的差异等种种差异。这些差异势必会反映到网间结算方法之中。目前,在社会上得到普遍认可的方法是基于成本的网间结算方法。要确定基于成本的网间结算方法,首先要解决如何选定和区分结算成本对象的问题。这就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