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史密斯》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的体裁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e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以其讽刺著称。其小说通过对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描摹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的生存现状,用辛辣的讽刺披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阿罗史密斯》被公认为刘易斯最杰出的一部讽刺小说,小说通过刻画主人公马丁·阿罗史密斯,揭露与批判了当时正风行美国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成长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兴起于德国,后传入英国,在英国小说中盛极一时,之后又在美国文学寻得发展的沃土,被美国作家传承并糅合本土元素而创新.虽然成长小说被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变着法地演绎,但其在叙述要素、人物、结构上的典型特征却是至当不易的。《阿罗史密斯》在体裁上是一部成长小说,其在叙述要素、人物和结构上都体现着一般成长小说的主要特征。本文将探讨刘易斯是如何在《阿罗史密斯》中运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来展现主人公的成长、丰富人物形象的塑造、实现对美国时弊的针砭的。根据成长小说的普遍特征,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叙述要素上分析《阿罗史密斯》;成长小说中常见的叙述要素在《阿罗史密斯》中都有体现:自传性元素、主人公的成长、小说中人物与社会以及与他人的种种冲突以及人物的异化等。第二部分,从人物上讨论《阿罗史密斯》;这部小说包括了一般成长小说所要求的典型人物:成长的主人公、主人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成长伙伴。第三部分,从结构上探究《阿罗史密斯》;小说中的叙事模式与一般成长小说所遵循的叙事模式相契合,即主人公儿时天真,受到诱惑,离家,感到困惑,遭遇磨难,失去天真,顿悟,收获对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识,做出选择。小说采用一般成长小说惯用的第三人称叙述和开放式结尾,并且也包含成长小说关键结构元素——顿悟。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阿罗史密斯》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刘易斯通过记录成长的主人公的所见所为,讽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上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弊端,而这对高度发展、物质丰富、躁动不安的当代社会不无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近20年来,搭配问题研究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搭配知识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搭配知识是自如运用一门语言的必要条件--要想地道地掌握一
马丁·博伊德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开出的一朵异香馥郁的花。有别于其他本土作家,博伊德“双重疏离”的文化身份和生活体验为其开辟了一片独属于他的文学天地。他以宏阔的视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