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Mitola博士针对频谱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认知无线电技术(Cognitive Radio, CR)。认知无线电技术是近年发展很快的一种无线通信新技术,其核心思想是认知用户(Secondary User)在宽频带上可靠地感知频谱环境,检测合法授权用户(Primary User)的出现,能自适应地占用即时可用的本地频谱,避免授权用户与认知用户在整个通信过程中的相互干扰。认知无线电系统因其在频谱使用上的智能性和灵活性,被视为满足未来频谱资源紧张情况下宽带无线通信需求的关键技术之一,将成为未来无线泛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认知无线电系统在下一代无线宽带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已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因此,建立和完善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基本理论,解决其关键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对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谱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低功耗频谱检测算法的优化设计;(2)基于空间谱估计的认知无线电干扰检测与分析;(3)空间频谱变化情况下的实时干扰检测与分析。本论文共分为6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对认知无线电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前景以及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简介,并对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进行了说明。第2章对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主要的频谱检测技术,对它们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优缺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第3章介绍了一种基于能量检测的双阈值授权用户检测算法。介绍了基于能量检测的时域和频域授权用户检测算法,分别对时域和频域检测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并指出了两种算法在授权用户检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从降低系统功耗角度出发,基于时域和频域能量检测,提出了双阈值能量检测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对所提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通过大量仿真,将所提算法与传统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第4章阐述了一种基于来波探测的宽带信号干扰温度估计算法。对模型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模型的具体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对基于来波探测的宽带信号干扰温度估计算法中涉及的空间谱估计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有向通信背景下可以降低干扰温度估值,提高频谱使用效率。第5章针对电磁频谱环境缓慢变化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窗口频谱估计结合奇异值分解的干扰温度计算方法。对传统多窗口频谱估计结合奇异值分解的干扰温度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并指出了传统数值算法在电磁频谱环境变化时的不足。从自适应频谱环境变化和提高干扰温度估计准确性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扰温度模型,并对新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仿真对所提算法与传统算法在算法复杂度、干扰温度估值准确性和适应频谱环境变化情况下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能够实时反应电磁频谱环境的变化,所得干扰温度值更加准确有效。第6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