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DNV-5(信大株)的感染增殖及其基因组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d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养蚕业中,每年因蚕病造成的损失巨大,其中由家蚕浓核病毒(BmDNV)引起的家蚕浓核病是主要的蚕病之一。BmDNV-5(信大株)是一株新分离到的家蚕浓核病病毒。为彻底解明该新发现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背景,本文首先用QC-PCR法对该病毒在家蚕中肠细胞的感染增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感染3小时后,中肠后部病毒DNA量较其他部位稍高,但随后中肠前部、中部增殖速度加快,总的趋势是从中肠前部开始增殖后向中部、后部逐渐推移,经96-120小时后,中肠各部位增殖量都达到稳定的峰值。 其次,对BmDNV-5(信大株)的基因组DNA全序列进行了分析。推测其有四个开放阅读框,其中ORF1、ORF3编码非构造蛋白,ORF2编码构造蛋白。病毒基因组DNA的两末端存在232bp的反向重复序列(ITR)和161bp的发夹结构,这与许多其它昆虫浓核病病毒相类似。进化分析表明,BmDNV-5(信大株)与BmDNV-1(伊那株)存在很高的同源性,昆虫浓核病病毒的同源性与其宿主的分类有关,细小病毒科病毒的进化是典型的宿主依赖性进化。 同时,用分段克隆后再连接的方法,进行了BmDNV-5(信大株)全克隆的构建尝试。序列测定表明,成功地构建了分段克隆,但分段克隆的连接尚未成功。推测是两末端的ITR结构影响了全克隆的稳定性。探讨了ITR结构对全克隆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冰草和老芒麦是我国天然草场恢复和人工草场建设的重要草种。为研究施肥对牧草种子质量的影响,本试验以种植于内蒙古多伦县经不同施肥处理的诺丹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 c
本文通过二个试验研究低能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消化器官和肠道内环境的影响。试验一研究在低能饲粮中添加不同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养分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本文针对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简称Cmm)的血清学、PCR检测方法和该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做了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用Cmm的菌体
蛋氨酸是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同时也是反刍动物的限制性氨基酸,在动物体内除合成体蛋白外,还可参与多种转甲基的反应生成许多含甲基的生理活性物质。对于单胃动物而言,提高
2011年5月至9月通过人工施氮肥模拟氮沉降,在伊春市五营区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土壤线虫多样性动态研究。采用蔗糖密度离心法提取土壤线虫。应用类群属数、相对丰度、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