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其出色叙事手法被誉为短篇小说的革新者。许多学者都对其叙事艺术进行了探讨(Thacker,1983;Regan,1991;Duncan,2011),其中,门罗对叙事时间和聚焦的操控经常被提及。时间与聚焦是经典叙事学两个重要的分析范畴,根据Genette(1980)的《叙事话语》,对时间的分析可从故事时间、话语时间(话语时长)、叙事时间(叙事行为的时间点)三方面考察,他还把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如今,许多中外学者都将聚焦这一概念应用到了小说翻译研究中,但探讨小说翻译中时间的再现的研究并不多见。此外,由于门罗作品集均为近年引入国内,至今尚无对其中文版小说的翻译批评。本文旨在探讨门罗时间和聚焦两方面的叙事艺术在翻译中的传递,并着重分析译文中的呈现对原小说的主题塑造和人物刻画的影响。本文以门罗的短篇小说集《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案例,分别考察小说中时间和聚焦两方面的叙事技巧在中文译文中的再现程度、容易导致的偏差,并提出建议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原文并将其与两个译本进行对比,本文的主要发现有:(1)叙事中的时间错乱和参考叙事时间的转移经常导致译者未能准确传递故事中的时间,进而造成主题意义的流失;(2)若充当聚焦者的故事人物与叙述者同样冷静客观,译者有时未能准确判断聚焦者,导致原作中的人物塑造效果有所减损。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以下建议:时间方面,译者应更加关注原文中代表参考叙事时间转移的时态变化和时间指示词;聚焦方面,译者可根据内外聚焦的常见语言标记来辨别聚焦者并准确传递逻辑连接词。此外,无论是时间还是聚焦,上下文都是理解的关键。本文揭示了门罗小说译本中在时间和聚焦两方面叙事艺术传递上的偏差,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因而对小说翻译实践有指导意义。此外,本文还系统探讨了时间这一叙事学概念与小说翻译的关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