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负载型铬系聚乙烯催化剂均相模型及其聚合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胶负载型Phillips CrOx/SiO2无机铬系催化剂及UCC S-2有机铬系催化剂是两种重要的工业聚乙烯催化剂,主要用于生产高密度聚乙烯(HDPE)。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应用以上两种聚乙烯催化剂的聚合工艺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在活性中心及聚合机理等重要学术问题的研究上进展甚微。本文选用2种均相模型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基于密度泛函方法(DFT)的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催化乙烯反应行为、活化反应、活性中心及聚合机理等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选用双三苯基硅烷铬酸酯[(Ph3SiO)2Cr(Ⅵ)O2](1)作为硅胶负载型铬系聚乙烯催化剂的均相模型,对其在不同烷基铝助催化剂及低Al/Cr比(Al/Cr:0.5-30)条件下催化乙烯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Al(iBu)3或甲基铝氧烷(MAO)活化后具有较低的乙烯聚合活性。对模型催化剂1经Al(iBu)3的活化反应研究表明催化体系中产生丁基(-C4H9)自由基及非活性的[Cr(η6-toluene)2]+阳离子,对该阳离子的分子结构与电子组态进行DFT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r(η6-toluene)2]+阳离子的自旋多重态的基态为二重态,其四种构象的稳定性顺序为180°(trans-)>120°>60°>0°(cis)。杂化函数较非杂化函数能更精确地描述其分子结构和前线轨道特征。另外,对模型催化剂1在高Al/Cr比(Al/Cr:100-1500)条件下催化乙烯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AO体系表现出乙烯聚合(Al/Cr≤200)向乙烯非选择性齐聚(Al/Cr≥500)转化的独特催化反应行为,而1/Al(iBu)3仅表现出乙烯聚合活性,增大Al/Cr比导致聚合活性降低直至催化剂完全失活。设计合成了新型Cr(Ⅱ)配合物[(Ph3SiO)Cr(Ⅱ)·(THF)]2(μ-OSiPh3)2(2)作为还原态硅胶负载型铬系聚乙烯催化剂均相模型配合物,对模型催化剂2的分子结构和乙烯聚合(齐聚)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为氧桥联双核结构Cr(Ⅱ)配合物,Cr中心处于正四面体扭曲的平面四配位构型。2/MAO体系同样表现出乙烯聚合(Al/Cr≤100)向乙烯非选择性齐聚(Al/Cr≥200)转化的独特乙烯催化反应行为。而2/Al(iBu)3仅表现出乙烯聚合活性,增大Al/Cr比导致聚合活性降低直至催化剂完全失活。结合均相模型催化剂(1和2)的实验结果,利用基于DFT的理论模拟方法对上述模型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齐聚)反应的活性中心及聚合(齐聚)机理进行了研究。设计了A-H共8种含有铬甲基(Cr-Me)的活性中心模型作为模型催化剂(1和2)经MAO活化后可能的活性中心模型,对比各模型上乙烯配位插入反应能垒发现模型B((Ph3SiO)CrMe)、C((CrMe)+)和模型G([(Ph3SiO)CrMe]+)具有较低的乙烯配位插入反应能垒。进一步对模型B、C和G通过β-H链转移形成的含有铬氢键(Cr-H)的活性中心模型1BH((Ph3SiO)CrH)、1CH((CrH)+)及1GH([(Ph3SiO)CrH]+)上乙烯连续配位插入与β-H链转移竞争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B(BH)可能为乙烯聚合反应活性中心,模型G(GH)可能为乙烯非选择齐聚反应活性中心。
其他文献
柳州是一个工业城市,历史比较悠久,现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起,柳州市就非常重视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当柳州作为全国创新试点城市时,就提出了要推进柳州
期刊
随着国内音乐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典籍与文献通过外译得以被国外音乐学者了解与研究,而在外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一直是如何使其中蕴含的音乐文化
文章概要介绍了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图书馆在如何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装甲兵数字数字图书馆推进服务教学科研创新,提升服务教学科研层次的一些经验做法,就如何围绕
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过于碎片化,教学手段十分简单,并且师资力量与行业脱节,此类就业教育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高职院校中。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水平,
目的:研究民间草药大黄橐吾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色谱法、结晶法等手段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为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AR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更多的景点,不再是摄影师的照片,口口相传,通过AR旅行者对景区有更详实的了解,AR增强现实技术已逐渐成为智慧旅游未来的未来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