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缓解建筑业对于环境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世界各国(地区)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评价系统以规范建筑业的发展。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发展较晚,仍需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以进一步提升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99年已发展其EEWH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基于文化的同根性与标准的同源性,本文选择EEWH与我国大陆地区ESGB(Evaluation Standard of Green Building)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法与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两套系统在“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系统”两个维度的异同。并以上述两大维度的比较分析结果为基础,分别探究两地对“绿色建筑”认知程度的异同与两套评价系统的评价科学性、准确性异同。同时进一步分析其异同的原因,以期提出进一步完善ESGB的相关建议。(1)对“评价指标体系”维度的比较分析,本研究从评价原则、评价框架与评价细则三大层级逐层深入展开。并得出,相比于EEWH,ESGB不够重视生态基础的基本结论。即前者从更为宏观的尺度和时间长度,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评价绿色建筑;而后者从相对微观的尺度和相对较短的时间长度,从城市人居环境的角度评价绿色建筑的主要结论。(2)对“定量评价系统”维度的比较分析,本研究将从等级评价与系统分换算;框架指标得分换算;评价终端赋分三大层级逐层深入展开。并得出,相比于EEWH,ESGB采用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和规则科学性、适应性与准确性较弱的主要结论。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本研究提出对ESGB的主要修正建议如下:1)纳入“生物多样性”框架项,并赋予各类生物栖地较高的评价权重;2)尽早展开相关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工作;3)将定量评价系统的三等级划分发展为更为精细的四等级或五等级划分;4)在系统的换算规则中纳入“基准值i”、“得分变距”等评价参数;5)采用“公式法”换算复杂框架指标得分。6)采用“区间赋值法”、“公式法”定量化评价复杂评价终端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