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高度的不断提升,旅游业因其联系范围广、带动效应强等特点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更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产业的定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地方政府相继提出将旅游业打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更多的是基于规模扩张的基础之上,“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是旅游大国,距离旅游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解决好这一问题成为地方政府以及旅游主管部门的迫切需要。
由经济增长理论可知,增加要素投入和改善效率是产业经济增长的两大直接途径。然而,要素规模收益递减效应的存在使得这种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效率的提升成为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效应,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高效率是关键。据此,基于我国30个省(市)的截面数据,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区域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价,以确定我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的现状及规律。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业整体效率偏低,在发展格局和地区分布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为纯技术效率东、中、西依次降低,总效率和规模效率为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现状,主要原因是旅游资源差异,资源配置未能很好的互补整合。其次,本文结合我国特定的产业发展模式界定了旅游产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测算影响强度,为区域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识别重要抓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量、旅游企业数量与综合技术效率呈现高度相关。最后,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从文化、企业、产品、政府四个视角,对如何提升旅游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