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克氏针张力带与接骨板在治疗不同类型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与接骨板在治疗粉碎性与非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差别。方法:2007年5月-2012年5月对75例进行手术治疗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非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42例,粉碎性骨折33例。非粉碎性骨折中,23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19例采用接骨板固定(B组);粉碎性骨折中,18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C组),15例采用接骨板固定(D组);术后根据Mayo(Mayo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评分及肘关节伸屈活动弧度等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10-40个月,平均19.3月,75例患者中,MEPS评分(89.55±9.92)分,优良率91%,肘关节伸屈活动弧度(134.20±12.35)度,术后1例发生感染,1例合并骨不愈合。A组与B组患者相比,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D组相比,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技术作为经典而经济的固定方法仍为治疗非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的有效方法;接骨板在治疗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中的疗效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第二部分经肘关节前路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目的:探讨经肘关节前正中入路采用缝线或带线铆钉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共采用肘关节前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患者16例,按照O’Driscoll分型,Ⅱa型4例,Ⅱb型7例,Ⅱc型5例。7例为单纯前内侧面骨折,3例合并恐怖三联征(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4例合并孟氏骨折,2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术后根据MEPS评分、肘关节活动弧度及并发症等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后MEPS评分(88.53±8.89)分,优良率86.7%,肘关节伸屈活动弧度(118±11.23)度,前臂旋转活动幅度(138±10.15)度,1例出现肘关节不稳,3例患者有轻微疼痛。结论: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作为近些年刚被认识的一种特殊类型骨折,采用肘关节前路可清晰暴露骨折,不可吸收缝线或带线铆钉固定效果良好。第三部分鹰嘴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目的:探讨经肘关节后路采用接骨板治疗鹰嘴骨折脱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鹰嘴骨折脱位的患者15例,均采用经肘关节后路接骨板治疗,其中前向鹰嘴骨折脱位患者6例,后向9例,7例患者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0例患者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术后根据MEPS评分、肘关节活动弧度及并发症等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49个月,平均23.3个月,术后MEPS评分(85.53±7.46)分,优良率80.0%,肘关节伸屈活动弧度(105±7.18)度,前臂旋转活动幅度(128±9.25)度,4例患者出现肘关节炎,无患者存在肘关节不稳。结论:由于经尺骨鹰嘴骨折脱位类型特殊,术前应正确分类,勿与其他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混淆,经肘关节后路采用接骨板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