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的灌水方式是推行节水灌溉重要的措施之一,不同作物全生育期的耗水量、根系特性及主要根系层水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渗透特性也不相同,合理的灌水时间与灌水强度可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对于有效抑制土壤中盐分的富集也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本试验以盆栽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直接浇灌(类似生产实际中的畦灌)、滴灌、微润灌等3种灌水方式下轻度盐化土壤玉米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土壤水分、电导率变化分布,硝态氮运移的影响,试图为轻度盐碱化土壤选择合理的农业灌溉技术和灌水方式提供基本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为:(1)研究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同灌水方式对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形态指标的生长影响;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各个生育期内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的影响。(2)对比分析不同灌水处理后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盐分含量、以及硝态氮含量的分布与变化。(3)试验结束时在各处理中选择2组取样,测定玉米植株茎、叶、根系、玉米穗等地上部分干物质重。探讨不同灌水方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各不同处理进行比较分析,选择较优的组合。试验采用桶栽形式,试验桶规格为:桶壁厚2mm,上部直径52cm,底部直径37cm,高度56cm,试验用土自然风干,并按照NaCl:Na2SO4=1:1配置试验用土,试验土壤质量含盐量为0.25%。每桶装土115kg,按照设定容重(1.27g/cm3)均匀分层装入,按照每桶1.5kg拌入活化鸡粪以增加底肥。试验共10个处理,两个重复。灌水方式采用直接浇灌、滴灌、微润灌3种,直接浇灌与滴灌各设2个灌水水平;微润灌设一个灌水水平。滴灌还分别布置了4L/h、10L/h两种不同出流量滴头,滴头布设间距均为25cm,以研究不同出流量对作物生长以及根区水、盐及养分运移的影响。微润带埋深为15cm,采用自制稳压水箱供水,水头为2.0m,整个生育期连续灌水。本文研究了直接浇灌、滴灌、微润灌等3种灌水方式下同等灌水量及不同灌水量与灌水强度对轻度盐化土壤玉米的生长发育及其对根区土壤水、盐及其硝态氮运移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苗期微润灌处理的玉米株高与茎粗增长迅速,在三种灌水方式下增长率最大,其中微润灌处理的玉米株高分别为畦灌1处理、滴灌1a处理、滴灌1b处理的1.46倍、1.25倍、1.49倍。畦灌处理由于地表无效蒸发较大,水分利用效率较低。滴灌灌水量与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均有影响。(2)拔节期后滴灌条件下各处理玉米生长状况较好,滴灌1a处理对玉米株高、叶面积生长较为有利,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同等灌水量不含盐处理的玉米比含盐处理长势好。畦灌时随灌水量的增加玉米长势趋好。由于微润灌处理间距选择偏大,以至于在玉米拔节后微润带的日入渗量不足以维持作物生长需要,使微润灌处理玉米拔节后生长受到抑制。(3)三种灌水方式相比相同灌水量条件下畦灌处理地表蒸发较大,土壤水分下渗较慢,水分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下层土壤水分较低。根层土壤平均含水率滴灌处理为畦灌的1.43倍,微润灌处理为畦灌的1.39倍;由电导率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环境对玉米生长较有利,盐分在湿润体边缘聚集。微润灌处理土壤含水率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硝态氮含量也基本保持稳定;滴灌与畦灌土壤含水率在灌水前后变化较大,硝态氮的含量也随灌水上下波动。(4)滴灌2b(不含盐)处理相对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滴灌2b处理次之。微润灌处理灌水量最小,但是可能由于试验埋管间距较大,玉米生长后期供水明显不足,抑制了玉米后期生长,导致整体水分利用效率不高。(5)从玉米生长发育及根区水、土环境综合评价,滴灌与微润灌可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微润灌以连续供水且水、盐、肥环境稳定而明显较优,如果微润灌处理能够准确把握微润带日入渗量与作物日耗水量的关系,设置合理埋管间距与日出水量,对作物生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节水、增产的灌水技术。总的来说,滴灌与微润灌均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随灌水量的增多,滴灌处理时玉米的长势较好;微润灌处理合理计算微润带日入渗量与玉米日耗水量的关系,对作物生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节水、增产的灌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