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后冠状位劈裂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并进行单纯DHS和DHS+拉力螺钉内固定,应用有限元法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为此类骨折进行正确的术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病例汇报,分析后冠状位劈裂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单纯DHS和DHS+拉力螺钉(不锈钢丝/爱惜邦缝线)内固定的疗效差异,为此类骨折进行正确的术式选择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首先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对股骨上段进行螺旋CT扫描,获取用于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相关影像资料,使用Mimics12.11数字化三维医学影像交互式软件和Abaqus6.9有限元处理软件,建立后冠状位劈裂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根据DHS、拉力螺钉的几何数据建立成人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导入骨折模型中;通过设定边界及载荷条件,得到不同骨折内固定模型的股骨断端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应力及位移值;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然后通过病例回顾,对后冠状位劈裂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按照是否固定后冠状位劈裂骨块,分为固定组和非固定组,对两组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在三种骨折内固定模型中,股骨断端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应力及位移值均不相同,表明在DHS内固定形式的稳定性方面:单纯的EvansⅡ型骨折、DHS内固定> EvansII型+后1/4冠状位劈裂骨折、DHS+拉力螺钉内固定> EvansII型骨折+后1/4冠状位劈裂骨折、单纯DHS内固定。2.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发现两组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术后关节功能方面差异显著。结论:1.对于后1/4冠状位劈裂的Evans II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用DHS+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后,拉力螺钉可以对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起到强化作用。2.对于后冠状位劈裂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认为后冠状位劈裂骨折进行内固定后,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