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年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切老龄问题的根源是年龄增长带来的正常(生理性)衰老或病理性衰老。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直接影响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严重的会引起老年人跌倒,诱发其它疾病。研究证实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具有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的作用,并对摔倒起到了预防作用。本研究通过测试经常参加太极拳、交谊舞和健步走运动女性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对比经常参加这三种运动和不参加运动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之间的差异,评定这三种运动对改善女性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效果,分析出三种运动对改善女性老年人平衡能力效果的优劣,为老年人科学的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运动来改善平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抗衰老的能力,使老年人得以益寿延年,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实验采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生产的人体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系统对188名老年人进行了测试,并在测试前发放了调查问卷,剔出不符合受试者限制条件的以及由于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完成测试过程的16人,测得有效人数为172人。分别为太极拳组47人,交谊舞组40人,健步走组40人,无锻炼组45人。本研究共采用了包络面积(Env Area)、重心动摇轨迹长(Lng)、轨迹均方差(V)、能量损耗(Eng)、X方向上的轨迹长(Lngx)、Y方向上的轨迹长(Lngy)6个指标作为评判人体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评定参数,各指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因为人体静态平衡能力除了受运动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影响,运动因素是可以控的,而身高和体重等因素是不可控的,所以本研究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将身高、体重作为协变量,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检验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增龄性变化的趋势;将年龄、身高和体重作为协变量分析经常参加三种体育运动的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女性老年人之间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以及分析三种运动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效果的差异性。在采用多元协方差分析时,采用协方差分析中的Post Hoc法比较组间评定参数的差异有无显著性,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水平为P<0.01。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机体静态平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无锻炼组静态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下降的速率较快。2经常参加太极拳、交谊舞和健步走三种运动均具有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功效。其中太极拳组70岁以上年龄段和无锻炼组60-64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对静态平衡的控制能力相当,在闭眼姿势下太极拳组70岁以上年龄段甚至还优于无锻炼组60-64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交谊舞组70岁以上年龄段和无锻炼组60-64岁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对静态平衡的控制能力相当;健步走组65-69岁年龄段和无锻炼组60-64岁以上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无差异,两组间对静态平衡的控制能力相当。3太极拳、交谊舞运动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效果明显优于健步走运动;太极拳和交谊舞运动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老年人在选取运动项目改善静态平衡能力时,优先选取太极拳或交谊舞运动,由于太极拳和交谊舞运动在改善平衡能力的实现过程中,改善的机体结构有所侧重,所以太极拳和交谊舞交替练习效果更佳。4太极拳组和交谊舞组在Romberg率的对比时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此结果表明在由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三大系统控制的机体平衡能力中,交谊舞组视觉系统所占比重比太极拳组大,由此推断,交谊舞运动对机体的视觉系统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太极拳运动,改善机体视觉系统为交谊舞运动改善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此结果同时也表明太极拳组的神经肌肉调节的灵敏性优于交谊舞组,由此推断,增加肌力矩、提高神经肌肉调节灵敏性为太极拳运动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