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浙江龙游地区的毛竹叶为原料,对其抑菌成分进行研究。全文主要包括抑菌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抑菌活性部位的确定;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评价和稳定性测试;并对氯仿萃取所得活性部位进一步分离,得出有效抑菌成分;最后对提取物作应用研究。分别通过乙醇-水溶液和纯水加热回流提取,经抽滤、浓缩、干燥,得到两种毛竹叶粗提取物。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得到醇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 %、提取温度60°C、液料比20: 1(mL: g)、提取时间为2 h;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纯水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3°C、液料比24.6: 1(mL: g)、提取时间4.3 h,抑菌圈的最大预测值为9.43 mm。实验发现竹叶水提物的抑菌圈与醇提物差异很小,而资料显示竹叶中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等功效,而竹叶黄酮多以糖苷形式存在,易溶于热水,故认为热水提取法是有效的,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竹叶水提液经乙醇沉淀,将清液浓缩后,按照极性由弱到强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极性不同的五个部分,减压干燥后经抑菌活性比较确定石油醚部、氯仿部、乙酸乙酯部均显示较强的抑菌活性,且抑菌圈直径大小顺序为石油醚部>氯仿部>乙酸乙酯部。采用试管等倍稀释法研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石油醚部对两种菌的MIC为1.25 mg/mL,氯仿部为2.50 mg/mL,乙酸乙酯部为5.00 mg/mL,与上述抑菌圈直径的结果基本一致。稳定性实验表明提取物对菌体的抑制能力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不大,受紫外光照射有一定的影响。抑菌率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曲线显示,提取物的添加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同一浓度的提取液,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越高。同时,抗菌谱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提取物对典型的细菌和霉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稍强于霉菌,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对氯仿部萃取物薄层层析,展开后用碘蒸气及1 %的AlCl3喷雾显色,在紫外光下显出多个黄绿色斑点,推测有效抑菌组分属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发现提取物经聚酰胺柱层析精制前后,黄酮含量得到较大提高。纯化物经硅胶柱二次分离,得到抑菌效果最好的部分,通过HPLC和LC-MS分析,判断牡荆苷可能是主要的抑菌成分之一,还可能存在少部分的异牡荆苷成分。将竹叶提取物加入到化妆品膏霜配方中作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抑菌防腐功效;同时,亚硝基红盐-Co2+褪色法实验结果证明其同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因此竹叶提取物有望在化妆品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