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Fe3O4作为一种尖晶石铁氧体,具有良好的磁性和生物相容性,壳聚糖及β-CD具有价廉易得、易于降解、含有多种功能性基团的特点,因此本文选取了壳聚糖和β-CD对Fe3O4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并选择自然水体中典型的天然有机质富里酸和无机重金属Cr(VI)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β-CD@CS MNPs去除FA和Cr(VI)的性能和机理。本论文首选采用非原位共沉法简易合成了β-环糊精壳聚糖磁性纳米颗粒(β-CD@CS MNPs),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β-CD@CS MNPs的纳米尺寸为(52±3)nm,且比较均一,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结果表明β-CD@CS MNP具有尖晶石的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得其饱和磁化强度为62 emu?g-1,具有超顺磁性。同时,探讨了p H、吸附剂含量、初始浓度、温度以及吸附时间对β-CD@CS MNPs去除FA的影响,吸附实验结果显示,β-CD@CS MNPs对富里酸的实际吸附量为51.35 mg?g-1(25℃,p H=7.0?0.1),在60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其中,β-CD@CS MNPs对富里酸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阳离子(K+、Ca2+)的存在,有助于β-CD@CS MNPs对FA的吸附,影响大小顺序:Ca2+>K+。本论文接下来研究了β-CD@CS MNPs对Cr(VI)的吸附行为,借助FTIR、XRD、VSM、XPS的表征手段得到Cr(VI)成功吸附于β-CD@CS MNPs上,铬元素并未出现价态变化,吸附前后吸附剂晶型结构完整,磁性保持稳定。探究了p H、温度、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离子强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实验结果表明,β-CD@CS MNPs对Cr(VI)的实际吸附量为31.60 mg?g-1(p H=3.0±0.1,25℃),吸附过程在5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亦为吸热反应。其中,β-CD@CS MNPs对Cr(VI)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dlich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阴离子(Cl-、NO3-)的存在,不利于β-CD@CS MNPs吸附Cr(VI),影响大小顺序:NO3->Cl-。另外,富里酸的存在并未对β-CD@CS MNPs去除Cr(VI)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吸附过程中,铬元素出现了价态的变化。β-CD@CS MNPs对富里酸和六价铬的去除,吸附机理可能涉及静电作用、氢键结合、疏水作用以及因β-CD的疏水空腔与目标污染物的主客体作用而具有的包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