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九叶派”的代表性诗人,穆旦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都遭遇了众多的褒贬,但是他精美的诗篇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却从不曾稍减,而这些都与他的诗歌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诗歌写作上,他强调要“写出发现底惊异”,要写出令人震惊的东西。表现在内容上,他的诗歌所集中表现的就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现代社会里被异化的自我的独特体验,以及努力地苦苦缝补自我完善和残酷现实之间的裂缝而不可得的悲剧性命运。为了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现代性体验,他在诗艺上也不断革新:一方面,他决然推开传统诗意,大胆地把现代日常生活词汇和矛盾与悖论引入诗中,带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和刺激;另一方面,他又是如此地执著于现实、执著于人生,这种执著使得他在表现自己的情感经验时,在他的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跨行乃至跨节的独特现象,同时他又凭着自己的敏感,把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精神作了有机的融合。然而,他对自己诗歌观念的坚守却与时代要求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导致了他在建国后几乎被湮埋的命运:首先,作为现代主义诗人,在能写的是如此有限的1950-1970年代,他几乎是自觉地放弃了写作,即使他继续写作,也不可能享有发表与传播的权利;其次,为了达到“写出发现底惊异”这一目标,他主动地在诗歌中放逐了音乐性和传统文学资源,而让自己的诗歌以一种粗砺、硬朗、尖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而这些诗歌由于严重偏离了时代主旋律、不符合当时群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也就不可能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