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儒家思想是我国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思维方式。先秦儒家思想表现出浓厚的教化韵味,囊括了丰富的隐性德育思想,关注人的主体性地位,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且能填补当下显性德育活动的空缺,有利于增强德育效果,助力“中国梦”的达成。当下,伴随社会深层次的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不良文化的渗透、多元文明的冲突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弱化了人们的责任意识,甚至降低了道德标准。同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阅历不断提高,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对显性的灌输式德育方式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德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制约着德育对象正确价值观的培育进程。新时期,德育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借鉴先秦儒家隐性德育思想,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方式对人们开展德育活动,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德育素材,构建融洽的德育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受教育者的体验,实现知行合一,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推动社会品德发展。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隐性德育概述。隐性德育依托课程、活动和环境等载体对受教育者开展教育,具有内化式的自我教育、指向性的行为引导和不自觉的陶冶感染等作用,有利于在无声间促进德育对象知、情、意、行的变化,推动德育对象思想道德提升。第二部分,先秦儒家隐性德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主要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探寻先秦儒家隐性德育思想的孕育条件,并详细阐述其包括的诸如身正示范、以乐化人、环境熏陶和隆礼笃行等思想内容,对德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第三部分,先秦儒家隐性德育思想的特点。先秦儒家隐性德育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以治国理政和德性修养为关注点,强调德育活动的实践体验,具有丰富的德育载体。第四部分,先秦儒家隐性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本文从对学校德育工作、塑造家庭德育氛围和营造社会德育环境三个层面展开了论述,对学校德育工作而言,先秦儒家隐性德育思想有利于提高德育对象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优化德育资源和创新德育方法。对塑造家庭德育氛围而言,有利于发挥家长示范作用,转变家庭德育方式。对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先秦儒家隐性德育思想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德育氛围,营造清风正气的社会风气,帮助人们养成进取、至善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