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以利用BT型不育系为主,由于BT型不育系的育性不够稳定,同时单一细胞质的应用也使杂交粳稻的推广存在着潜在风险。因此,对其他类型粳稻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HL型、CL型粳稻不育系较好地协调了育性稳定性、开花习性和可恢复性几方面的矛盾。因此,研究HL、CL型粳稻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定位对选育HL型、CL型粳稻不育系及其相应的恢复系,解决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育性不够稳定及细胞质单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HL、CL型粳稻不育系(HL-
其他文献
本试验于2008-2010年在莱阳市冯格庄镇旱地高产示范田进行,所选地块环境条件一致。以青麦6号为材料,设置了5个灌水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不灌水、拔节水60mm、拔节水60mm+孕穗水60
加州野大麦(Hordeum brachyantherum ssp californicum,2n=2x=14, genome HH)具有耐低氮和抗多种小麦病害等有用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准确识别加州野大麦7条染色体,开发各条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选育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异染色体系是转移和利用加州野大麦有益基因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基因组DNA、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