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Y<,2>O<,3>稳定ZrO<,2>(YSZ)作为固体电解质,需在1000℃左右的高温下运行.高温带来了电极烧结、密封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于是,降低SOFC运行温度已成一种必然趋势,其中一条途径便是寻找在中低温下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掺杂CeO<,2>在500-700℃下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是一种最具希望替代YSZ而成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固体电解质材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钐、氧化钆二元稀土掺杂氧化铈纳米粉体.研究了pH值对Ce(OH)<,4>水分散体系Zeta电位和沉降高度的影响,当pH等于7时,体系的Zeta电位为0,也就是体系的等电点(IEP)为7;当pH等于10时,Zeta电位达最大值-18.5mV,沉降高度最大19ml.利用DTA/TG热分析和XRD对Ce(OH)<,4>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Ce(OH)<,4>在200℃左右时开始分解.利用XRD、TEM和BET等现代物理测试方法对氧化铈纳米粉体的物相、颗粒度、分散性、颗粒形貌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表征,650℃焙烧的粉体呈现出良好的结晶状态,为立方萤石结构,粉体的比表面积在56.134-27.354m<2>/g之间,平均颗粒直径为14nm-30nm,呈良好的分散状态.研究了成型压力对素坯及烧结体密度的影响.当成型压力大于46.31MPa时,粉体中的团聚体开始破碎,成型压力为400MPa时,烧结体的密度最大.烧结实验研究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线收缩率与密度都是增大的,试样的气孔率是降低的.等温烧结实验表明,当烧结温度达到1500℃时,试样的相对密度为96.8﹪,随温度进一步升高,密度基本不变.利用交流阻抗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导率.结果表明,随成型压力的增加,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成型压力为400MPa时,电导率达最大值.电导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烧结温度为1500℃,电导率是最高的.(CeO<,2>)<,0.8>(Sm<,2>O<,3>)<,0.08>(Gd<,2>O<,3>)<,0.02>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明显高于(CeO<,2>)<,0.8>(Sm<,2>O<,3>)<,0.1>及(CeO<,2>)<,0.8>(Gd<,2>O<,3>)<,0.1>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