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钐、氧化钆二元稀土掺杂氧化铈基固体电解质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Y<,2>O<,3>稳定ZrO<,2>(YSZ)作为固体电解质,需在1000℃左右的高温下运行.高温带来了电极烧结、密封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于是,降低SOFC运行温度已成一种必然趋势,其中一条途径便是寻找在中低温下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材料.掺杂CeO<,2>在500-700℃下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是一种最具希望替代YSZ而成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固体电解质材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钐、氧化钆二元稀土掺杂氧化铈纳米粉体.研究了pH值对Ce(OH)<,4>水分散体系Zeta电位和沉降高度的影响,当pH等于7时,体系的Zeta电位为0,也就是体系的等电点(IEP)为7;当pH等于10时,Zeta电位达最大值-18.5mV,沉降高度最大19ml.利用DTA/TG热分析和XRD对Ce(OH)<,4>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Ce(OH)<,4>在200℃左右时开始分解.利用XRD、TEM和BET等现代物理测试方法对氧化铈纳米粉体的物相、颗粒度、分散性、颗粒形貌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表征,650℃焙烧的粉体呈现出良好的结晶状态,为立方萤石结构,粉体的比表面积在56.134-27.354m<2>/g之间,平均颗粒直径为14nm-30nm,呈良好的分散状态.研究了成型压力对素坯及烧结体密度的影响.当成型压力大于46.31MPa时,粉体中的团聚体开始破碎,成型压力为400MPa时,烧结体的密度最大.烧结实验研究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线收缩率与密度都是增大的,试样的气孔率是降低的.等温烧结实验表明,当烧结温度达到1500℃时,试样的相对密度为96.8﹪,随温度进一步升高,密度基本不变.利用交流阻抗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导率.结果表明,随成型压力的增加,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成型压力为400MPa时,电导率达最大值.电导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烧结温度为1500℃,电导率是最高的.(CeO<,2>)<,0.8>(Sm<,2>O<,3>)<,0.08>(Gd<,2>O<,3>)<,0.02>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明显高于(CeO<,2>)<,0.8>(Sm<,2>O<,3>)<,0.1>及(CeO<,2>)<,0.8>(Gd<,2>O<,3>)<,0.1>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
其他文献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与医学科学进步,医学检验模式也从手工化专业人员操作、仪器设备复杂、远离现场的传统模式逐步向着仪器小型化、操作简便化、自动化、能实时检测的新型模式发
本文通过对珠钢CSP(CompactStripProduction)生产线在液芯压下LCR(LiquidCoreReduction)工艺和非液芯压下工艺条件下SPA-H钢铸坯和成品板的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连铸连轧过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太阳光的紫外辐射对人类健康、工业材料和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各种紫外屏蔽材料也随之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光屏材料中
目前,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超声评价骨质状况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因其费用低、无辐射、简便快捷、便携
包晶凝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相变过程,许多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加工过程均涉及到包晶反应。近年来人们发现,通过包晶凝固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凝固组织:初生相枝晶外包覆包晶相、稳
学位
PACS即“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是医院用于管理医疗设备如CT,MR等产生的医学图像的信息系统。PACS产生于70年代,随后的发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较为缓慢,但在ACR-NEMA提出了标准协
液晶态的血液相容性是目前抗凝血材料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是在一系列液晶态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基础上以羟丙基纤维素(HPC)和丙酰氯(丁酰氯)为原料合成羟丙基纤维素丙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