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超声造影(CEUS)各时相特点并总结其增强模式,探讨HCC的超声造影表现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44例肝细胞癌患者(包括高分化18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11例)的44个病灶于外科手术前1周内接受了低机械指数CEUS检查。CEUS使用造影剂SonoVue和脉冲反向谐波成像(PIHI)技术。观察注射造影剂后肿瘤结节在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血流灌注特征,并用QLab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不同分化程度HCC造影增强期各参数(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增强时间)的差异。结果:高、中、低分化HCC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6.45±3.42cm、8.59±3.16cm、9.07±3.30cm),不同分化程度HCC组间肿瘤最大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和中、中和低分化组间血流分级差异无显著性。44例中43例(97.7%)在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1例为等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增强信号逐渐减低,延迟相仅6例(13.6%)表现为等增强,余38例(86.4%)均为低增强。不同分化程度组在各期中造影剂消退例数差异无显著性。高、中、低分化HCC组达峰时间分别为(31.17±5.89)s、(28.53±8.06)s、(21.54±3.14)s、峰值增强时间分别为(16.44±4.12)s、(12.27±5.6)s、(7.09±1.64)s,不同分化程度HCC的达峰时间、峰值增强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始增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C的超声造影表现分为“快进快出”和“快进慢出”两种模式,即动脉相多为快速弥漫增强,延迟相增强信号的廓清快慢不一。不同分化程度HCC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上的达峰时间、峰值增强时间存在差异,达峰时间、峰值增强时间短的病灶分化差,超声造影可能间接提示HCC分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