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荷电性能研究

来源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从纳滤膜的制膜工艺和制膜材料入手,试图通过添加剂和合成新的功能单体对复合纳滤膜的表层结构和荷电状况进行控制,进而影响到复合膜的分离性能。 尝试改变界面聚合反应的条件来完善纳滤膜的制备。这部分工作中,以常规的均苯三甲酰氯和间苯二氨做为活性单体的基础上,考察了液相中二甲基亚砜做为添加剂对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液相中二甲基亚砜的加入可以显著地提高膜的透水能力,但是复合膜活性层的致密程度有所下降,脱盐率缓慢下降。膜表面亲水能力逐渐减弱,电荷密度降低。 尝试建立新型功能单体3-磺酰氯基-苯甲酰氯(CSBC)的制备工艺路线,并进行单体的初步表征。在此基础上,选用合成和现有的功能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得系列复合纳滤膜,测量复合膜的平衡吸水量和表面静态接触角。结果表明,随着CSBC 浓度的提高,膜材料的平衡吸水量逐渐上升,膜表面亲水性能逐渐得到改善。通过复合膜分离性能和截留性能实验发现,随着CSBC/TMC 比例的增大复合膜对单价盐的截留率逐渐下降,但对多价盐的截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 可以发现,这种新型复合膜既含有常规的酰胺(-CONH-)基功能团还存在磺酰胺(-SO2NH-) 基功能团。从平流式流动电位测试系统对膜表面荷电状况的分析可知,膜表面的电荷密度也随着CSBC 浓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另外,本文中着重对膜表面的动电现象进行考察和分析,进而获得有关膜的荷电状况、甚至是膜孔径变化的相关信息。在本文中采用经典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公式对纳滤膜特征参数(膜孔荷电量E C 和膜的结构因素lAk )进行了推导,并通过一些实验容易获得的参数(如透过式流动电位、膜面电阻率、纯水通量等)对推导出来的参数进行计算,同时考虑了Donnan 效应对膜孔内溶液电导率的综合影响,对Zeta 电位值进行修正。 这些参数可以有效地反映复合纳滤膜的荷电情况,对膜性能的预测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在与环境的长期抗争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普通微生物所没有的独特特性。因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极端微生物不仅对了解生命的极限、微生物的进化与分类等很有理论价值,而且对治理环境污染、改造生态环境、开辟微生物新功能等应用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南极冰藻,是极端微生物中的具有奇特特性的一种。南极冰藻是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
渤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承载着沿岸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为更好地开展海岸及海洋工程建设,开发当地丰富的油气资源,迫切的需要查明对浅部构造活动具有控制作用的深部地壳结构
渤海海域作为渤海湾盆地渐新世以来的沉降中心,分布有大量油气藏,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十分剧烈,而这一期的构造运动调整和控制了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最终成藏和油气田的定型,但同时也为地质性溢油活动埋下隐患,如PL19-3事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天然地震事件的统计研究,对渤海海域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剖面的解释分析,并结合区域内油气藏的分布,对渤海海域内新构造运动产生溢油事故的高危区域进行了分析。本文
学位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种气体小分子生物信使,它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关于NO在生物体中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