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共生菌调控扶桑绵粉蚧-棉花互作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moo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近年入侵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该虫适应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已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目前,扶桑绵粉蚧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机制尚不清楚,植食性昆虫唾液中含有大量共生细菌,唾液共生菌可能在调控植物-昆虫互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扶桑绵粉蚧取食能够抑制植物防御反应,但扶桑绵粉蚧唾液共生菌在调节植物防御反应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测定了扶桑绵粉蚧唾液中共生菌组成及丰度,分析了抗生素处理前后扶桑绵粉蚧取食行为的变化,测定了抗生素处理前后扶桑绵粉蚧取食诱导的棉花防御反应,明确了唾液共生菌对扶桑绵粉蚧-棉花互作的调控作用;分离鉴定唾液共生菌并通过回接实验,测定了共生菌回接后扶桑绵粉蚧取食行为及棉花防御反应的变化,明确了具调控作用的关键共生菌种类;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明确了关键共生菌在宿主体内的组织分布;通过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明确了抗生素处理前后扶桑绵粉蚧唾液中蛋白质种类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扶桑绵粉蚧唾液共生菌群落组成对收集到的30000余头扶桑绵粉蚧唾液进行16S r 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明确了扶桑绵粉蚧唾液细菌的群落组成及丰度。唾液中主要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分别占比66.34%和24.28%,在属水平丰度最高的5个属及所占比例分别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31.57%、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6.66%、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5.13%、欧文氏菌属(Erwinia)4.49%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4.05%。混合抗生素(100μg/m L青霉素G钠、200μg/m L链霉素与5%蔗糖混合溶液)处理后,肠杆菌属细菌的丰度降低至0.04%,各组间pielou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G50处理组物种均匀度最低,NMDS分析显示对照与混合抗生素处理分布距离较远,物种群落构成差异较大,表明混合抗生素处理后扶桑绵粉蚧唾液菌群结构发生改变。2.抗生素处理对扶桑绵粉蚧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混合抗生素饲喂扶桑绵粉蚧48 h并利用EPG测定其在棉花上的取食行为,测定了抗生素处理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历期、繁殖能力和死亡率的影响。混合抗生素处理干扰了扶桑绵粉蚧在棉花上的取食,与对照相比,抗生素处理后E1波时长比例降低4.00%,E2波时长比例降低14.34%,韧皮部取食时间显著减少,C波时长增加14.99%,口针刺探时长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饲喂混合抗生素处理48 h的扶桑绵粉蚧仅1龄期时长显著增加,而生长发育历期、产卵量及生存率并无明显变化,表明短时间混合抗生素处理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无显著影响。3.抗生素处理对棉花防御反应的影响测定了混合抗生素处理前后的扶桑绵粉蚧取食不同时间后棉花防御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及棉花JA和SA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取食抑制了棉花JA通路相关基因LOX1、OPR3和Jaz1的表达,而诱导了棉花SA通路相关基因PR1、PAL、4CL表达,扶桑绵粉蚧取食12、24及48 h后棉花J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取食4、6、12及48 h后棉花S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表明扶桑绵粉蚧取食抑制了棉花JA累积,而SA含量增加。与对照相比,经混合抗生素处理的扶桑绵粉蚧取食后棉花JA通路相关基因LOX1、OPR3和Jaz1基因显著上调,而SA通路相关基因PR1,PAL及4CL表达量在取食24h及48h无显著变化。棉花叶片中JA含量升高并在6 h时达到显著水平,而SA激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表明经混合抗生素处理的扶桑绵粉蚧取食激活了棉花JA防御途径。4.扶桑绵粉蚧唾液共生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培养唾液细菌,进行16S r RNA基因测序,鉴定其种类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离鉴定到了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芽胞杆菌属(Bacill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菌株。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肠杆菌科菌株与寡养单胞菌属菌株划分为一支,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近,分离到的芽胞杆菌属细菌与已报道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同源性较高,进化距离为0.0032。5.扶桑绵粉蚧唾液共生菌的功能验证回接分离到的唾液共生菌,利用EPG测定回接不同菌株前后扶桑绵粉蚧取食行为的变化,并测定回接菌后扶桑绵粉蚧取食24 h的棉花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及JA、SA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回接肠杆菌科细菌和寡养单胞菌属细菌的扶桑绵粉蚧在韧皮部筛管的取食时长显著增加,E波时长分别增加95.59 min和88.81 min,而其他3种细菌回接后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别回接肠杆菌科细菌和寡养单胞菌属细菌的扶桑绵粉蚧取食棉花后,能够诱导棉花SA通路相关基因PR1、PAL和4CL的表达,而抑制棉花JA途径相关基因LOX1、OPR3和Jaz1的表达,同时,棉花叶片JA含量显著降低,但SA含量并无明显变化。表明肠杆菌科细菌及寡养单胞菌属细菌在调控扶桑绵粉蚧-棉花的互作关系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肠杆菌科细菌和寡养单胞菌属细菌在扶桑绵粉蚧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肠杆菌科与寡养单胞菌属细菌在扶桑绵粉蚧唇基及口器附近组织中有较强荧光,表明这两种菌可能随唾液分泌进入植物。6.混合抗生素处理对扶桑绵粉蚧唾液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利用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Label-free proteomics)分析了抗生素处理前后扶桑绵粉蚧唾液蛋白组成。共鉴定了35种扶桑绵粉蚧唾液蛋白,通过对比Uni Prot中粉蚧科及唾液细菌蛋白质组参考数据库,分别鉴定了18及19种蛋白,主要包括微管蛋白、几丁质酶、核糖核酸内切酶Dicer3、ATP合酶、热休克蛋白、核糖体蛋白、组蛋白、细胞色素P450酶等,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翻译后修饰及分子伴侣等功能。对抗生素处理前后扶桑绵粉蚧唾液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抗生素处理后16种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热休克蛋白70、40S核糖体蛋白S27a、热休克蛋白70-4、组蛋白H3、ATP合酶α亚基片段、60S核糖体蛋白L35、ATP合酶β亚基片段、核糖体循环因子、蛋白酶体相关ATP酶、60S核糖体蛋白L40、30S核糖体蛋白S14、β-肌动蛋白片段、亚硫酸还原酶[NADPH]血蛋白β亚基、ESAT-6-like蛋白Esx B、V型质子ATP酶亚基E和热休克蛋白,而蛋白酶体相关ATP酶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经混合抗生素处理后扶桑绵粉蚧唾液蛋白组成改变较大,多种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
其他文献
财富管理转型战略是券商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有益探索。随着佣金水平下滑、客户竞争加剧,券商传统经纪业务面临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客群规模有限与客户结构失衡并存、经营理念滞后与资产配置不足共存、管理水平欠佳与队伍专业不强同在等原因,财富管理需求基础不牢、供给条件不足、智力支撑不强。鉴于此,券商要实施财富管理转型策略,必须要从客群、产品、人才三个层面发力,真正夯实财富管理基础、完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等级基础酒的风味组分进行分析。每个等级基础酒采集20个样品进行检测,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评价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等级基础酒风味组分含量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三个等级基础酒中的重要风味组分在种类上差别不大,OAV高的物质均以酯类为主,三个等级基础酒两两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的结果区分度良好,可为不同等级基础酒之间的数据化区分
商业数据界权包括确定其权利的性质和权利的归属。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法律体系的建成,为数据界权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和法律前提。数据界权首先应基于个人信息与数据、商业数据与公共数据等基本范畴的厘清。基于商业数据的固有性质以及工业产权的历史逻辑和制度内涵,商业数据与信息保护类工业产权具有深度的契合性,有必要将商业数据纳入工业产权序列,作为数字时代具有标志意义的一种新型工业产权,并可以成为与商业秘密相对称
本文将基于临时子文档框架的隐式分配(LDA)分割与传统聚类方法(如基于分段的聚类)进行比较,以实现有效的文档聚类。文档聚类被用于主题发现和相似度计算,是文本数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聚类中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多主题文档的聚类方法不够可行,因为子主题结构所区分的内容与文档无关。在本研究过程中,现有的传统方法将文本文档作为单一的文本表示和相似度计算,对于多主题文档来说,这是不合理的。拟议的临时框架是解
不同味之间的中微子振荡表明中微子是有质量粒子。标准模型曾认为中微子没有质量,然而现在获得中微子的精确质量成为了很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都在寻找中微子的丢失质量,并希望将中微子以某种方式包含进标准模型。本文也致力于探寻中微子的丢失质量。我们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中微子的质量。首先利用Yoshio Koide提出的质量关系,找到三种味道中微子的质量,将轻子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基于能够产生小质
Despite the decades that have elapsed since the discovery of 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BLEL)the exact etiology,and mechanisms of its pathogenesis are still elusive.There is,however,a consensus th
学位
为改善自然发酵酵素工艺、缩短发酵周期及标准化评价体系,本研究以桑葚为原料,探究发酵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产品抗氧化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桑葚酵素的综合评价体系(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CEI)。结果表明:桑葚酵素发酵过程中还原糖、pH值不断下降后趋于平稳,而总酸变化与之相反;总酚与总黄酮的变化相似,在发酵40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2 g/L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属于民生工程中较为核心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且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存在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社会意义上看,能为解决社会教育焦虑提供解决策略;从个人发展来看,能为实现个体全面综合发展提供成长契机。
期刊
本实验为了研究猪链球菌2型(SS2)、猪链球菌7型(SS7)及猪链球菌9型(SS9)菌株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探究BALB/c小鼠作为猪链球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可行性以及作为后续实验的依据的可靠性。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猪链球菌感染BALB/c小鼠,对死亡小鼠进行无菌解剖分离菌株并培养,对培养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法和PCR鉴定;同时利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各个脏器细菌的载量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脏器的
以奇亚籽粉和小麦粉为原料,研究不同奇亚籽粉添加量对面条质构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奇亚籽粉添加量为混合粉的30%时,通过食品物性分析仪测得面条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以及拉伸力和拉伸距离分别为884.49 g、688.97、639.53、0.323 N和38.47 mm,且具有最好的质构特性。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出奇亚籽面条有18种挥发性风味,小麦面条有11种。主成分分析表明,2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