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医药科技虽已有了长足地发展,但攻克癌症治疗技术仍是世界性的难题。而癌症早己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每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不管男女老少。在众多种癌症中,乳腺癌比较特殊。多数病例发生在女性当中。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这对女性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还影响到对后代的哺育。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寻找能够治愈癌症的物质。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俗名苦叶),为生长于非洲赤道地区的菊科(Asteraceae或者Compositae)斑鸠菊属(Vernonia)植物。该植物既可入药,又是当地人广泛食用的蔬菜。正因如此,当地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极低,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对该植物的挥发性成分、无机元素和有机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
论文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仪,对扁桃斑鸠菊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同时计算了各个物质的相对含量。在其挥发性成分中,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77%。含量最大的三个化合物分别为:4(14),11-桉叶二烯(20.90%)、石竹烯(18.53%)和百里酚(15.07%)。
扁桃斑鸠菊中的无机元素第一次采用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联合技术来分析。结果显示,扁桃斑鸠菊中含有Mg、Ca、Al、B、Cu、Ba、Zn、Sr、V、Mo、Ni、Mn和Fe13种无机元素。其中Ca和Mg的含量最高,其次为Al、Fe和Mn,而Ni只能定性检测。
扁桃斑鸠菊有机成分通过85%乙醇和水分别提取,分成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运用膜分离和柱层析技术,对有机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多种波谱检测手段(IR、UV、GC-MS、NMR和X-ray),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总共鉴定出八个化合物,分别是三个脂肪酸(十六烷酸、丁二酸和二十二烷酸)、两个甾醇(豆甾醇和菠菜甾醇)、一个倍半萜烯内酯(Vemodalinol)、一个黄酮苷(木犀草苷)和一个嘧啶衍生物(尿嘧啶),同时对一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其中丁二酸、豆甾醇、菠菜甾醇、Vernodalinol和尿嘧啶为首次从扁桃斑鸠菊植物中分离得到,并第一次得到了化合物Vernodalinol的单晶数据(剑桥晶体学数据库编号:CCDC748346)。其中尿嘧啶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抗癌活性物质5-氟尿嘧啶的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