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植物扁桃斑鸠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nd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医药科技虽已有了长足地发展,但攻克癌症治疗技术仍是世界性的难题。而癌症早己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每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不管男女老少。在众多种癌症中,乳腺癌比较特殊。多数病例发生在女性当中。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这对女性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还影响到对后代的哺育。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寻找能够治愈癌症的物质。扁桃斑鸠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l.,俗名苦叶),为生长于非洲赤道地区的菊科(Asteraceae或者Compositae)斑鸠菊属(Vernonia)植物。该植物既可入药,又是当地人广泛食用的蔬菜。正因如此,当地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极低,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对该植物的挥发性成分、无机元素和有机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   论文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仪,对扁桃斑鸠菊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同时计算了各个物质的相对含量。在其挥发性成分中,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77%。含量最大的三个化合物分别为:4(14),11-桉叶二烯(20.90%)、石竹烯(18.53%)和百里酚(15.07%)。   扁桃斑鸠菊中的无机元素第一次采用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联合技术来分析。结果显示,扁桃斑鸠菊中含有Mg、Ca、Al、B、Cu、Ba、Zn、Sr、V、Mo、Ni、Mn和Fe13种无机元素。其中Ca和Mg的含量最高,其次为Al、Fe和Mn,而Ni只能定性检测。   扁桃斑鸠菊有机成分通过85%乙醇和水分别提取,分成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运用膜分离和柱层析技术,对有机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多种波谱检测手段(IR、UV、GC-MS、NMR和X-ray),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总共鉴定出八个化合物,分别是三个脂肪酸(十六烷酸、丁二酸和二十二烷酸)、两个甾醇(豆甾醇和菠菜甾醇)、一个倍半萜烯内酯(Vemodalinol)、一个黄酮苷(木犀草苷)和一个嘧啶衍生物(尿嘧啶),同时对一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其中丁二酸、豆甾醇、菠菜甾醇、Vernodalinol和尿嘧啶为首次从扁桃斑鸠菊植物中分离得到,并第一次得到了化合物Vernodalinol的单晶数据(剑桥晶体学数据库编号:CCDC748346)。其中尿嘧啶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抗癌活性物质5-氟尿嘧啶的先导化合物。
其他文献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因在显示、信息、通讯等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直流低压驱动、效率高、亮度大、可以实现大面积平板彩色和柔性显示等优
钯基金属催化剂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催化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中采用了简便的方法获得了铂钯合金纳米粒子及其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到硅钨酸掺杂的复合纳米材料。对所有的钯基催化剂及其复合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了分析表征。此外,将得到的钯基催化剂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用于对有机分子如甲醇和乙醇的电催化氧化中。电化学结
有机半导体器件相较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器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低成本、功耗小、可弯曲等优点,近年来,有机电子材料包括有机半导体、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机太阳电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传感器和有机存储器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机半导体可分为p型有机半导体和n型有机半导体,分别对应于电子传输和空穴传输,共同构筑有机互补电路。然而,目前有机半导体的性能,尤其是n型有机半导体仍然
2016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国女摄影家走进仙居摄影采风活动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40位女摄影家齐聚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进行了为期5天的采风创作。  活動期间,会员先后前往皤滩古镇、神仙居景区、高迁古民居等地采风创作,饱览仙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聚焦仙居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用镜头呈现大美仙居的影像篇章,用情感抒写仙居发展的宏伟蓝图,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完整地凝固在相机里,留存于记忆中
1月18日,河北省航拍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正式会员代表、特邀嘉宾、企业代表约200人出席大会。  大会首先由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郭百服代表省民政厅宣读《关于准予成立河北省航拍学会的决定书》,省科协学会部部长张锋代表省科學技术协会宣读了《关于接纳河北省航拍学会为团体会员》的决定,宣读了主席团成员的名单,由大会代表表决,代表主管厅局对省航拍学会成立表示祝贺,希望学会在党的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