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基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生态河道—湿地公园—地下水人工补给系统。项目建成后可以改善德阳市水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去处,将微污染河水改善成具有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地下水水源,成为城市重要的供水水源。本次研究目的是了解项目实际运行情况,掌握项目运行后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变化,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流动、地下水动态特征,以及地下水开采的动态平衡,为后续示范工程提供技术经验与建议。以生态河道—湿地公园—地下水人工补给系统;入渗池自然入渗试验,现场抽水试验;以及研究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等为基础数据构建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利用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创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通过观测孔水位过程线的拟合识别,校正水文地质参数,分析研究区的水均衡情况,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达到精度要求,能够真实反映地下水流动态变化特征,依靠所建模型预测模拟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以及开采水中回灌水所占比例,为回灌预测模型提供可靠的参数。论文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1)实践证明基于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河道—湿地公园—地下水人工补给系统实际运行良好,设计合理。项目的运行能够达到处理微污染河水,满足供水需求和补给地下水的目的。(2)研究场地主要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地层。含水层上部主要为砂土或粘质砂土,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入渗条件较好。场地内潜水与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密切。结合对区域水源条件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水源充足,地质、水文地质等客观条件优越,回灌场地选址合理。(3)利用识别后的模型对开采和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开采井为中心的地下水位在模拟过程中整体变化趋势为:逐渐上升,1年后,流场开始逐渐趋于平稳,入渗池、开采井与绵远河之间形成了一个局部的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处于正均衡。(4)模拟计算得到在开采水中回灌水所占比例会随时间而变化。且回灌水在开采地下水所占比例达到80%时会趋于稳定。河水与研究区地下水交换达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