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民权时代(自1965年以来),黑人中产阶级蓬勃发展,成为黑人社会向上流动的突出代表。依据相关社会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本文聚焦于1965-2000年间的美国黑人社会,并以这一时期的黑人中产阶级为研究对象,试图探析其本质属性、社会流动的特征,以及推动其社会上升的动因。黑人中产阶级内部存在层级化、多元化与矛盾性,但在文化价值观、阶级身份与种族民族身份认同方面具有一致性。他们的崛起受到所处时代的多种因素影响:美国国内政治与政策的走向,黑人政治转向,黑人社会运动以及政治思潮等,在其共同影响下,该阶级在政治、经济、就业、教育、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植根于黑人民族特性中的“二元性”致使该阶级社会地位具有二元性,并进一步导致黑、白中产阶级之间显著差距的出现。黑人中产阶级的社会发展史反映出该阶级群体社会流动的历史与当代特征,也反映出该阶级所具有的脆弱性。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社会政策、种族主义以及黑人社会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该群体中始终存在向上社会流动趋势。本文着重考察影响黑人中产阶级社会流动性的主观因素—文化价值观,分析其构成要素,即中产阶级文化价值观、黑人传统文化及黑人民族主义对黑人社会流动产生的推动力,并提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中产阶级向上流动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也是黑人领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黑人中产阶级通过个体、家庭、社区、文化产业传播并实践其文化价值观,构建文化领导地位。与此同时,黑人知识分子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嘻哈世代、黑人女性、新黑人保守主义者、黑人知识分子自由派和黑人解放神学家们分别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与文化权利,他们彼此间的争执反映出黑人中产阶级构建文化领导地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即:如何解决阶级、性别与种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认为,黑人知识分子在客观认识黑人危机的同时,需要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客观认知,并以阶级、性别、种族为核心,促进黑人文化独立与文化民主的实现,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构建黑人中产阶级文化领导地位中的引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