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实验在新生鼠模型中观察了不同剂量黄芩苷预处理及后处理对HIBD的作用,同时与地塞米松进行了对比,旨在探讨黄芩苷治疗的最佳剂量与给药时间,以期为临床上使用黄芩苷治疗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实验在新生鼠模型中观察了不同剂量黄芩苷预处理及后处理对HIBD的作用,同时与地塞米松进行了对比,旨在探讨黄芩苷治疗的最佳剂量与给药时间,以期为临床上使用黄芩苷治疗新生儿HIE提供实验依据.同时还观察了HIBD时细胞凋亡的p65的活化情况,以及黄芩苷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探讨黄芩苷保护HIBD的可能机制.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黄芩苷预处理与后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比较;目的:观察黄芩苷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黄芩苷预处理能明显改善新生大鼠HIBD,剂量以16 mg/kg较适宜.二、黄芩苷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目的:黄芩苷预处理对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细胞中NF-κB亚基p65核移位的影响来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结论:黄芩苷预处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部分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化及细胞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型精神疾病,多数患者伴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表观调节机制在认知功能改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
2015年金口河发生了MS 5.0级地震,为揭示地震与地应力的内在关系和动力学背景,对距震中约12km的2个钻孔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拜尔利准则和应力莫尔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炎症假说表明,人体的免疫紊乱所致的神经炎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相关.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
精神分裂症一种是重大的致残性疾病,其发病通常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联,童年创伤作为常见的环境因素,其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仍未完全阐明,现主要通过复习童年创伤对精神分裂症的
目的 探讨单发皮质下小梗死(SSSI)不同病变部位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SSI患者122例,根据病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 ROI-C Cage(前路颈椎桥形锁定椎间融合器,法国LDR公司)植入与自体髂骨植骨前路钛板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
情绪调节与多种精神心理障碍密切相关,而此关系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现总结对比东西方文化中适应性和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与精神心理障碍的关系.在西方文化中,适应性策略常与
右单侧刺激电休克治疗是将电极放置于颞顶叶位置给予患者电刺激,是一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的电休克治疗模式,现就右单侧刺激电休克治疗的设置、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
双相情感障碍是高致残性的重型精神障碍,具有很高的自杀率.近几年,多项研究显示基因甲基化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相关.现对近年来有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意念与基因甲
目的 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调节蛋白-1(NRG-1)变化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来徐州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