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贸易发达。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大量货物运输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港口的崛起,形成了以共享腹地为特征的集装箱港口群。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广东省货物运输量攀升,公路运输能力趋于饱和,而依托良好的天然优势和政策支持的内河水运却发展滞后,运输量只占全省货物运输量的10%左右,水运网络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同时,随着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对低碳运输的呼声与日俱增。因此,需要对集疏运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合理调整集疏运网络中各运输方式的占比,提高水运的地位,优化资源配置。而集疏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节点、运输方式、运输网络、运输工具、组织经营者和信息资源等组成。集疏运网络作为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接港口与腹地的通道,它的高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港口群系统整体的发展。本文以广东省集装箱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为研究背景,在对经济腹地、港口、公路网和水路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各组成部分抽象为节点,确定以179个腹地节点,227个高速公路节点,88个内河水路节点(其中,内河集装箱港口节点36个)和7个沿海港口节点为研究对象,完整地构建出集疏运系统模型。然后,结合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运用连通性指标和拓扑属性指标对公路网和水路网进行分析。另外,为了更好地将路网属性考虑到模型中,文章分别基于路段通行能力和距离对网络加权,计算出相关指标,找出关键节点,并与无权网络进行比较,研究路网属性对节点属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网络利用率,找出承担主要货运量的路段,将节点的属性与路段属性结合对网络进行分析,找出优化的关键点。同时,对低碳运输进行量化分析,找出更适宜低碳物流的运输方式。因此,建议在科学规划网络布局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关键节点的管理,并引导货主更多地选择内河水运运输货物,加快多式联运的进度,保障经济与运输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