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聚煤盆地,主要的煤矿勘探在煤层埋深500~1000m的范围内,总体看来,整个盆地煤田勘探程度沿盆地周缘向盆地中部降低。盆地内构造区划包括西缘逆冲带、天环坳陷、伊陕斜坡、中央古隆起、晋西挠褶带、乌兰格尔凸起和渭北隆起七大地质单元。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叠系煤储层的原煤兰氏体积普遍较高,一般变化在9.66~36.66m3/t,平均在15.82m3/t,陕西北部府谷矿区为9.66m3/t;南部铜川矿区在19.9m3/t左右,韩城矿区煤储层兰氏体积较高,可达36.66m3/t;山西河东煤田煤储层兰氏体积为9.9~22m3/t,由北向南兰氏体积不断增加。根据试井测试结果,河东煤田临—兴区块储层压力为3.32~15.41 MPa,梯度为0.592~1.01 MPa/100m;三交区储层压力为4.12~11.47 MPa,为正常压力至超压,个别点为欠压,4+5号煤层储层压力梯度为1.04~1.24MPa/100m,平均为1.11 MPa/100m,8+9号煤层为0.871~1.09 MPa/100m,平均为1.02 MPa/100m;石楼区块普遍为欠压,储层压力为1.579~7.989 MPa,4+5号、8+9号煤层平均压力梯度分别为0.59 MPa/100m和0.689 MPa/100m,普遍欠压。通过收集柳林地区生产资料及实测的相关参数,对各个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对柳林地区部分生产井进行了历史拟合,通过调整相关参数,使模拟结果尽量与实际产量相一致,通过拟合调整了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井网井距的优选,最终确定矩形井网300×350m井距为柳林地区的最优井网井距。并对柳林地区进行了各煤层合采的产能预测和产能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柳林地区3+4+5号煤层的产能效果较好,8+9+10号煤层由于底板灰岩含水层的影响,初期产水量大,但是在排水一段时间后,产能情况较好。按照同样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其他地区也进行了产能预测,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具有很好的产能潜力。最后,用灰色聚类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三交、柳林、韩城、吉县、石楼资源潜力为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