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已有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存在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短钢箱梁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以下简称新型节点)。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新型节点的受力性能并提出可靠的设计方法,本文首先参考相关规范,给出了初步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试设计;接着,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设计节点进行建模,并验证了建模方法的适用性,同时对新型节点进行单向加载模拟,分析了其在正、负弯矩作用下的破坏全过程;然后以试设计的节点模型为基准模型,建立了22个基于不同参数的节点模型,对新型节点的后浇区和预制梁端部混凝土强度等级、柱端连接件高度、开洞长度和位置、栓钉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化分析,探讨了这些因素对新型节点各阶段刚度、极限荷载值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对新型节点的初步设计方法进行改进,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有限元结果表明,新型节点满足设计的两阶段原则: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处于弹性阶段;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满足强节点弱构件,即混凝土梁的破坏先于短钢箱梁的破坏,因此新型节点是安全、可靠的。(2)提高新型节点的后浇区混凝土强度效果要优于提高预制梁端部混凝土强度。当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为C30时,后浇区宜采用C40混凝土。(3)增大柱端连接件的高度,新型节点的受力性能几乎没有变化,但混凝土柱的受压损伤程度会有所改善,建议其高度取为1.5倍梁高。(4)短钢箱梁开洞越大,新型节点各阶段的刚度值、极限荷载值随之减小,当开洞长度大于20%的短钢箱梁长度时,新型节点的承载力相较未开洞节点削弱了 10%且不能达到计算的极限承载力值,因此开洞长度不应超过20%的短钢箱梁长度。当洞口边缘(靠近柱一侧)与柱端连接件翼缘表面的距离小于50%的短刚箱梁长度时,短钢箱梁的受拉腹板在极限承载力作用下达到极限强度,因此应保证两者的距离大于50%的短钢箱梁长度。(5)短钢箱梁内未布置栓钉的节点,其承载力未达到设计值时就因混凝土梁与短钢箱梁发生挤压碎裂而下降,而其他部件还远未发挥作用,因此其内必须布置栓钉。在满足构造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栓钉直径小、栓钉数量多的布置方案,新型节点的受力性能更好。(6)本文所提出的关于新型节点的设计方法和建议,能够为其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工程应用提供设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