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无模型控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ong_j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世界风力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变桨距风电机组成为风电机组市场的主流机型。通过变桨距稳定发电机功率输出和减小机组动态载荷已成为大型风电机组研究的难点和关键。本文以3MW双馈变桨距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对统一变桨距和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减小风电机组运行中的不平衡载荷,稳定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首先,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控制方法。阐述了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以及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研究变桨距控制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基于风电机组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风电机组各部分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和承受载荷与风速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功率偏差的无模型统一变桨距控制方法,解决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和承受载荷方面较大的问题。基于无模型控制理论,进行统一变桨距控制器设计。与传统应用的PID统一变桨距控制器比较,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系统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功率偏差的无模型统一变桨距能稳定功率输出及较好的减低机组载荷。再次,针对风电机组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和扰动特点,为了更好的改善风电机组承受气动载荷和保证功率输出稳定,在无模型统一变桨距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叶根载荷测量的无模型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设计独立变桨距控制器,其不依赖于风轮的精准数学模型,较好的解决了风轮动态载荷的非线性耦合和载荷测量时滞问题。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无模型独立变桨距控制器的有效性,以3MW双馈变桨距风电机组为对象,通过Bladed仿真试验,并与PID独立变桨距控制器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无模型独立变桨距控制器能有效减低风电机组承受的不平衡载荷,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1766年瓦特改进蒸汽机拉开了工业文明的大幕之后,1769年法国工程师古诺制造出了第一辆蒸汽机驱动汽车,但是因为转向系统失灵,在进行试车的时候发生了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撞
上海精细化工产业园地处沪、杭、甬及舟山群岛经济发达的城市群中心地带,东临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依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接壤,规划面积8.58平方公里,是上海西
在零件的型面检测过程中,通常有数据采集、曲面重构、曲面配准和误差求取几个步骤。其中,曲面之间的配准是检测中关键的一环。针对传统的经典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
<正>危险物品是指在航空运输过程中能危害人体健康、飞行安全、财产或环境,且在国际航协《危险品规则》危险品品名表中列明的,或依据《危险品规则》分类的物品或物质。危险物
在对现代公司制度的推崇至极之下,家族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落后的、低效的、行将灭亡的一种公司组织形态,人们对家族企业普遍存在一种负面的印象。然而事实上家族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具有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 ,如何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人力资源
近年来为了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各发电厂积极进行了变频改造,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变频改造优点明显,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原因在于电厂原设计出于成本考虑
以工业锅炉为被控对象,以安全、稳定、低碳为生产目标,根据工艺流程,结合锅炉实际装置的操作经验,对整个锅炉控制系统的汽包水位、蒸汽压力、送风量、炉膛负压和过热蒸汽温度
我国已经进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培养人才、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是我国当前解决诸多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面临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识到自身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