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波分复用(WDM)光网络的广泛商用,在可扩展性及新业务的适应性方面对网络的带宽和交换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业务需求的强大推动下,新的网络技术不断涌现,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将IP路由技术和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技术紧密结合,既利用了IP路由的智能性又利用了ATM交换的高效性。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从MPLS演进而来,它继承了MPLS的特性和协议并进行了新的发展,实现了IP和光网络的融合,使得标记不仅能支持分组交换、时分交换、光波长交换,还对信令和路由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是实现光网络的完全智能化的控制平面技术。MPLS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分组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类别为分组打上标记,建立标记交换路径,随后在GMPLS网络中只依据标记将分组在预先建立起来的标记交换路径上传输,这些都是由MPLS的核心技术——标记分配协议来完成的。标记分配协议定义了一系列消息和处理过程,使标记交换路由器(LSR)可以将网络层的路由信息映射到数据链路层的交换路径上,建立起穿越网络的标记交换路径(LSP)。 论文在归纳和比较国内外GMPLS相关技术及改进方案的基础上,就如何分配使用SDH标记问题,分析了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智能光网络的网络结构、标记格式及其主要协议,并对分组交换光网络的网络模型与传输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针对GMPLS时隙标记分配时存在链路阻塞问题,设计了一种标记优化策略来降低网络阻塞率;为了解决时隙标记交换网络中标记个数有限,无法满足大粒度LSP的建立请求问题,提出从最小标记段开始分配标记的思路和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传统的标记分配方法First-Fit比较,该方法能更有效地利用标记空间,满足更多的LSP建立请求;通过搭建GMPLS仿真平台,调试协议程序,在大型服务器上运行GMPLS路由协议和信令协议,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并对该网络平台的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