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与神经电生理参数的相关性,从而研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54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A组),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选取同期49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分别测量研究对象右侧上肢正中神经(median nerve,MN)7个不同位点的宽径(width,W)、厚径(thickness,T),并用公式法测量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同时观察其超声声像图变化特征,主要包括正中神经的血流、内部结构以及内部回声情况。分析超声测量参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CSA的最佳临界值;此外分析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以及病程对该疾病的影响情况。结果161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60.35±11.69岁。(1)三组之间总体上在W、T及CSA参数上差异统计学意义,尤其是腕管水平,主要表现在MN4、MN5以及MN6水平。具体A、C组比较,MN1、MN2、MN3、MN7水平W、T、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4、MN5水平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比较,MN2水平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B组比较,MN1、MN2、MN3水平T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腕关节水平,即MN4、MN5及MN6水平下,动态观察该三个水平下的正中神经的超声声像图特点,A组三水平有血流信号,总计11.7%(19/143),内部筛网状结构消失,总计72.2%(117/162),内部回声减低,总计73.5%(119/162);B组三水平有血流信号,总计12.6%(22/174),筛网状结构消失,总计78.7%(137/174),内部回声减低77.0%(134/174);C组三水平有血流信号,总计3.4%(5/147),筛网状结构消失27.2%(40/147),内部回声减低44.9%(66/147),三组之间在血流、内部结构以及内部回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分析,A、B组在MN5、MN6水平下诊断准确率最高,A组MN5、MN6水平CSA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41mm~2、10.59mm~2,B组MN5、MN6水平CSA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61mm~2、12.73mm~2。(4)A、B组神经电生理参数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CSA与神经电生理参数之间做相关性分析,MN1水平,CSA与远端运动潜伏期呈正相关,与其他参数无相关性;MN2水平,CSA与远端运动潜伏期和F波平均潜伏期呈正相关,与其他参数无相关性;MN3水平,CSA与远端运动潜伏期呈正相关,与运动振幅呈负相关;MN4、MN5及MN6水平,横截面积与远端运动潜伏期、F波平均潜伏期呈正相关,与运动振幅、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MN7水平,横截面积与远端运动潜伏期、F波平均潜伏期呈正相关,与运动传导速度呈正相关;(5)A、B两组之间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A、B两组之间在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主要表现为宽径、厚径及横截面积增加,尤其是在腕关节水平,即MN4、MN5及MN6水平,此外正中神经还表现为内部筛网状结构消失、回声减低,由于三组之间血流信号出现的比例均比较低,所以没有特征性,高频超声正中神经横截面积与神经电生理参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高频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此外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病程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