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研究的深入和重视,近期研究区不断有印支期花岗岩体发现见诸报道。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分析和典型矿床对比研究,主要对大兴安岭中南段的印支期钼矿床与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探讨总结。在所总结的16处代表性矿床中,成岩或成矿时代在早三叠世(241~250Ma)的有白音诺尔、车户沟、奥尤特、查干德尔斯、大井、查干花、敖尔盖矿床(点)。中三叠世时期(227Ma~241Ma)形成的矿床有库里吐、哈达门沟、宝格达乌拉、查干敖包;鸡冠山、太平川、小狐狸山、龙头山、迪彦钦阿木、大苏计矿床的形成时间集中在晚三叠世(205Ma~227Ma)。从代表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来看,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钛、富铝、富钾的特征,属于准铝-过铝质系列。在SiO2-K2O图解中,大多数样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只有极少数落在钾玄岩系列,碱的含量总体比较高,属于亚碱性花岗岩系列,均表现为大陆地壳物质部分重熔的特点。在各类氧化物对SiO2哈克图解中,SiO2与代表性主量元素之间均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中TiO2、Al2O3、CaO、Na2O都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而K2O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形先减少后增加,显示了岩浆作用过程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判别7个花岗岩岩体元素的相关性发现Rb与SiO2呈现正相关, Sr与SiO2负相关,并且Sr/Ba与SiO2也呈现负相关关系;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微量元素含量Ba大于Sr,富集碱金属元素Rb,总体反映壳源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具明显负铕异常的右倾型。本区花岗岩岩体稀土模式表现为轻稀土与稀土总量大多呈现正相关,重稀土含量较低。对不同矿种的矿床成因类型进行系统总结,钼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多与花岗侵入岩的热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