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汉文化西传西域与东传日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唐时的中国在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向外输送着自己的文化,并给当时的世界文化以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检索历来的学术研究情况时,却很容易发现研究唐文化对外界影响的成果存在着明显的东西方向的不平衡,即研究唐文化对东方影响的较充分、全面而深入,研究唐文化对西方影响的相对较少,显得零散而单调。疑问由此产生,即这种学术研究上的不平衡是否暗示着历史事实上的不平衡。如果是,那么这种不平衡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种不平衡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就是希望通过对唐代汉文化西传西域与东传日本的比较,凸显汉文化在西域和日本传播及影响的各自状况,以寻求历史的真实面貌,进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找出文化传播的一些规律和制约因素。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说明了论文拟采用的以横向比较为主、纵向比较为辅的研究方法,并就西域、文化等与论文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界定,就选择西域和日本相比较的原因作了辨析。第二部分是比较唐代汉文化对西域、日本的影响。论文本着实事就是的原则,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先哲时贤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儒学、道教、汉字、诗歌、节日习俗五个方面考察唐代汉文化对西域、日本的影响,并比较两方面影响的程度。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唐代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比对西域的影响要广泛而深远。日本文化至此正式被确立为汉文化圈的一员,具备了汉文化圈的所有基本特征。而唐代汉文化给予西域的影响虽然比前朝甚至后代都更为广泛和普遍,但是这种影响还是表层的,西域文化的性质总体上或深层次上依然属于西方文明。第三部分是分析造成唐代汉文化西传西域与东传日本不平衡的原因。论文从比较的视角,着重探讨了文化地缘、传统文化类型、文化传播方式和途径、开放与封闭、文化主义取向对汉文化在西域、日本传播效果的不同影响。第四部分是结语。提出唐代是汉文化向外传播的关键时期,它影响甚至决定了今天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格局,而西域和日本则是其最集中的体现。同时,在前文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天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经济体制改革。国家逐渐放松对农村和城市大部分资源配置活动的直接控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同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感染者人数,降低全社会感染艾滋病几率和风险,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艾滋病感染者
处在特殊家庭环境中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留守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只是对儿童的留守问题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对这一领域的实证研
"9·11"恐怖袭击凸显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及其深刻矛盾,标志着美国霸权已经发展到某种极限,不仅改变了美国主要的安全关注,还冲击甚至打破了原有国际战略关系的框架,直接
目的:研究糖尿病的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
介绍了采用碳硫分析仪测定拟薄水铝石中硫酸根含量的方法,考察了仪器参数、标样选择、样品预处理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碳硫分析仪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
“归因特点”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每个人的后续行为都受到对先前行为的归因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学习归因特点是影响学业的非
改革开放以来,政务公开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授权予民和极力推进公开行政的结果。因此,从宏观层面出发,对我国政务公开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对其
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量,是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通过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法、流体包裹体测温法及古地温研究,确定了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纪地层及白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