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健全生态支付制度。南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受风沙与盐碱的威胁较大,耕地、林地和草场等土地资源十分重要。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益不仅惠及当地,同时也惠及周边、下游乃至更广泛的地区。南疆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果,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复合防护林系统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改善气候、防止自然灾害、对农田土壤和水文状况产生影响、提高生物生产能力、构成复合体内结构及产品的多样性,农林复合系统防护林有利于调整农田防护林系统,健全系统功能,有利于实现农田防护林的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文章从宏观和微观、大范围与小范围相结合的视角,分别估算了整个阿克苏地区种植-林果-生态林农林复合系统生态价值和第一师三团棉花-核桃-杨树、棉花-枣树-胡杨和棉花-枣树-核桃三种不同的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环境成本,并就居民对农林复合系统的认知及生态支付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以下结论:(1)在测算阿克苏地区农林复合系统价值时,主要从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方面,并侧重分析研究区2008年和2013年该系统生态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和2013年农林复合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分别为236.62亿元、466.33亿元,占研究区当年GDP比例分别为86.64%、67.33%,且间接价值远远高于其直接价值;农田间接价值最高,两年中其价值占间接总价值的比例分别高达93.69%、98.33%。其次是经济林,两年中其间接价值减少了4.87亿元。最后是生态防护林,其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防护与保育作用渐为凸显。(2)在测算第一师三团农林复合系统生态价值时,立足当地实际,将棉花、红枣、核桃、杨树和胡杨相结合,构成不同的三种农林复合系统进行估算价值。棉花-核桃-杨树、棉花-枣树-胡杨和棉花-枣树-核桃三种不同农林复合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其生态价值分别为708.89×106、215.915×106和769.76×106元,保护土壤、涵养水源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凸显,这对减少水土流失、抑制土地盐渍化和沙漠化进程,改善当地气候,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乃至对阿克苏地区整个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角度,不仅能够缓解研究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且将会提高当地经济效益。(3)从碳减排成本、使用化学物质的环境成本、生物多样性价值损失成本和相关的用水及人工成本四方面经过分解求和,计算得出棉花-核桃-杨树、棉花-枣树-胡杨和棉花-枣树-核桃三种不同农林复合系统的环境成本分别为47.64×106、38.77×106和55.35×106元,在三种不同农林复合系统中,棉花-枣树-核桃系统的环境成本最高,其次是棉花-核桃-杨树系统,棉花-枣树-胡杨系统环境成本最小。在三种农林复合系统中,棉花的环境成本最高,枣树和核桃树两种经济林的环境成本次之,杨树和胡杨的环境成本最低。(4)通过对受访居民在生态环境保护、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效益和生态支付意愿及支付水平的调查分析,居民的环境意识及生态支付意识均较高,虽然受访居民的支付意愿较高,但其进行生态支付的支付能力较弱,以个人承担的市场支付方式难以调动生态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因此,生态支付还应该以政府支付为主。文章通过对不同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环境成本进行测算,并对样本区居民对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效益及支付意愿进行调查与分析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1)科学评价和估算农林复合系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价值及环境成本;(2)制定环境保护的生态支付制度,实现外部价值内部化;(3)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4)提高农民对农业污染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和意识,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5)制定生态支付标准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收入水平,做到应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