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磷酸酯有关物质研究及剂型再评价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838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林霉素磷酸酷(Clindamycin Phosphate,CP)系林可霉素族抗生素,在体外无抗菌活性,进入机体迅速水解后显示其良好的抗菌活性。本品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但不良反应也较多,原因主要有:(1)剂型、规格开发过快,药物活性成分使用混乱,基础研究比较薄弱;(2)临床使用量过大,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3)质量标准不完善,缺乏理想的有关物质控制方法。本课题对克林霉素磷酸酯关键质量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其杂质谱与剂型的关系,为企业剂型研发、工艺改进、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参考,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CP中残留溶剂三乙胺的测定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结果表明所建方法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三乙胺测定。(2)改进CP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在未能获得杂质对照品的情况下,通过对比各国国家标准收载方法,并进行适当优化,结果表明欧洲药典(EP)草案方法检测杂质种类最多、分离度最佳。(3)分别采用LCMS-IT-TOF和柱切换DGLC-MS在线除盐液质联用技术,对CP原料药中的特定杂质进行鉴定,并确定CP原料药中杂质基本与EP草案收录的一致,且有一种未收录的新杂质经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确证其为克林霉素磷酸酯1 1号碳原子发生构型转变的物质。(4)对国内上市的原料药及制剂进行有关物质检测并创建杂质谱,考察杂质含量与剂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P系列药品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剂型杂质分布不同,同一剂型添加防腐剂的量不等,各剂型质控方法不一致,限度差异也较大。
其他文献
医用耗材已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领域,但一直以来其分类五花八门,未能统一,在信息化管理的今天其弊端初见。在研究分析国内现有的五大类医用耗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