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健康未成年人左室形态及功能正常值的初步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初步分析重庆地区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左室形态及功能正常参考值特征,并得出Z值回归方程。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招募重庆地区健康未成年人志愿者,测量心率、头围、胸围、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从而计算体表面积(BSA),采集志愿者出生体重、母亲身高、母亲体重、父亲身高、父亲体重等一般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检测心脏结构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左室Tei指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各测量值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性别间测量值的差异。将志愿者年龄、头围、胸围、心率、身高、体重、体表面积(BSA)、出生体重、母亲身高、母亲体重、父亲身高、父亲体重与LVIDs、LVIDd、IVSd、LVPWd、LVEDV、LVESV、LVM、LVMI、LVEF、LVFS、SV、CO、E/A、IVRT、左室Tei指数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以BSA作为回归方程自变量,建立BSA与LVIDs、LVIDd、IVSd、LVPWd、LVEDV、LVESV、LVM、SV、CO测量值的线性、立方多项式、幂法、指数、平方根等回归分析,比较决定系数R~2,确定最佳回归方程,得到Z值计算公式。研究结果:招募到重庆地区健康未成年人509例,身高、体重、BSA、胸围、头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女性头围在青春期基本稳定,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出生体重无性别差异。男女性左室内径、容量、质量及每搏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幼儿期、学龄前期、青春前期,LVIDs、LVESV、LVEF、LVFS、E/A、IVRT无性别差异。本研究所有左室形态结构指标及LVEF、SV、CO、IVRT、左室Tei指数与年龄、头围、胸围、身高、体重、BSA、心率相关,而母亲身高、母亲体重、父亲身高、父亲体重与Echo测量值无相关性或相关性极小(LVPWd与父亲体重,LVFS与母亲身高),出生体重与部分Echo测量值相关性极小。LVMI、LVEF、LVFS、IVRT、左室Tei指数与年龄、BSA相关性极小,E/A与年龄及BSA无相关性。初步计算出重庆地区未成年人LVMI、LVEF、LVFS、E/A、IVRT、左室Tei指数正常参考值范围,其余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指标以BSA为自变量,初步建立回归模型。研究结论:初步获得重庆地区未成年人左室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值及Z值回归方程,反映了重庆地区健康未成年人左室形态结构及功能随BSA变化规律,为评价西南地区未成年人心脏发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并发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了2009年06月至2018年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性别、年龄、体重、术前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术中心导管检查及造影结果、术后住院期间的心电图及心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形成相关的多种可能因素,总结治疗经验,规避风险,减少术后尿瘘发生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尿道成形术的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与术后尿瘘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患儿年龄、尿道下裂分型、阴茎下弯程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重建尿道长度、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2982例患
本论文研究的是正倒向随机差分方程(FBS△Es)的可解性理论及其相关的最优控制问题.正倒向随机差分方程可以看作是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FBSDE)在离散时间框架下的对应,后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最优控制,经济金融等领域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相应的对于正倒向随机差分方程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并且其中大部分工作是在数值计算领域,其对差分方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FB
炎症性牙根吸收(inflammatory root resorption IRR)是一种在炎症环境下,牙根吸收量大于牙根修复量的病理过程。严重的炎症性牙根吸收可能造成牙齿脱落。临床中发现牙周炎、根尖周炎以及不恰当的正畸治疗都可能诱发炎症性牙根吸收,但其内在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式尚未研究清楚。成牙骨质细胞位于牙骨质的表面,可以通过调控破骨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或抑制牙根吸收;也能够形成牙骨质对牙根吸
目的:对比经皮介入封堵术与经胸结扎术治疗婴幼儿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婴幼儿巨大PD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介入(经皮介入封堵术)组与结扎(经胸结扎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率、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入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资料
目的 本拉珠单抗(Benraliz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以白细胞介素5α受体为靶点,使血嗜酸性粒细胞耗竭。本研究系统评价本拉珠单抗辅助治疗重症嗜酸粒细胞型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例如万方,CNKI,VPCS,PubMed,Embase,The Cochrane图书馆,搜集本拉珠单抗辅助治疗重症嗜酸粒细胞型哮喘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影像学特点、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期(≤3岁)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儿共131例,对其出血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发症、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的出血病因主要包括晚发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72例,54.9%)、动静脉畸形(16例,12.2%)、血友病(15例,11
目的:对比三种方法,常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对大脑中动脉M2段(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化其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76例急性MCA-M2闭塞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常规组,n=31)、静脉溶栓(溶栓组,n=27)和血管内治疗(血管内组,n=18),比较3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血管内组治疗后
目的:探究获得性血清pre-F Ig G抗体及鼻咽部黏膜局部Pre-F Ig A抗体与小于3月龄的小婴儿RSV感染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一病区,年龄小于3月因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患儿。根据是否检出RSV抗原或核酸,分为RSV感染组及非RSV感染组。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Pre-F Ig G抗体、鼻咽抽吸物(NPA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54例VNS治疗患儿,进行为期24月的前瞻性随访。分别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并在18个月,24个月建立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以及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1)26例女性患儿,